深圳是我国设立的第一个经济特区,改革开放40多年来,深圳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一跃成为全国四个一线城市之一,深圳对人才、资金、技术的吸引力无与伦比,当然它也会遇到瓶颈,个人认为主要有二: 第一,发展空间不足。深圳虽然是我国的一下城市,但它的面积不足2000平方公里,只有上海的1/3,广州的1/4,北京的1/8。经过这些年的开发,深圳的开发强度已经非常大,后备开发土地不足。而且深圳人口吸引力强,目前常住人口已经超过1300万,每年还以几十万的速度增长,人口密度越来越大,因此近年来深圳需要"扩容"。当然,深圳想兼并周边城市部分地区可能性不大,但近年来它开始发展"飞地"经济,比如深汕合作区。 第二,高房价。深圳经济发达,房价高是自然,但深圳近年来房价实在升的太快了,目前已经成为全国平均房价最高的城市。要知道,制造业依然是深圳的主要支柱产业,占GDP的比重超过1/3。高房价地价,这对深圳制造业发展是非常不利的,近年来深圳部分制造业开始往周边城市迁移,比如华为的终端总部就搬到了东莞。如果深圳不去遏制快速增长的房价,那么对其经济发展是很不利的。 深圳发展的瓶颈是可以用的土地太少了,只有与东莞市和惠州市互相合作整合,才是最好的发展模式! 地盘太小是深圳的第一个瓶颈。深圳占地面积约二千平方公里,不到上海的三分之一,这就造成工业用地缺乏,用地成本太高,导致华为搬离深圳迁到东莞,很多类似的企业也把研发和生产基地搬出深圳,如果把东莞并入深圳,对深圳的发展更有利。 第二个瓶颈是广东省为保广州的首位度,在政策上对深圳的制约,如有的高铁不合理地绕开深圳,港珠澳大桥宁可车流稀疏也不联通深圳等,深圳虽然是计划单列市,但也难以完全放开手脚。 谢谢邀请,深圳市位于我国南部沿海地区,珠江口的东岸,行政区划属于广东省,在我国所有城市中,深圳绝对是一个奇迹。深圳在改革开放以前,还是一个小地方,当时没有任何人能够想到深圳能够发展成为与北京、上海和广州齐名的"一线城市",放眼全球范围内,也找不出第二座像深圳那样快速成长的城市。1979年国家设立深圳市,并在1980年成为了我国第一个经济特区,从此深圳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甚至都创造了一个代表发展速度的新词,那就是"深圳速度"。 经过40多年的发展,深圳已经成为了一座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2019年深圳市的GDP总量达到了26927亿元,列在上海和北京之后,位居我国所有城市第三位,比排名第四位的广州市GDP多3299亿元。深圳市是我国的副省级城市、计划单列市、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城市,2019年深圳市的常住人口数量达1343万人,是一个超大城市。从人均GDP角度来看,2019年深圳市人均GDP高达20万元,位居我国所有城市第一位。 深圳为什么会从一个小渔村变为一座国际化的大都市呢?我们来分析一下深圳的优势区位,深圳发展的优势总结起来就是"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政策支持",深圳的南面就是香港,深圳是大陆距离香港最近的城市,深圳邻近香港,在发展初期可以十分方便的利用香港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当然这一切也要深圳作为"经济特区"的政策支持才能实现。在发展初期,深圳包括整个珠三角地区主要从事"三来一补"加工,利用自身廉价劳动力的优势,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逐步积累资金、技术和经验,使得深圳发展走上了快车道。 那么深圳发展有什么区位劣势呢?深圳发展最大的劣势就是"发展空间不足",深圳市的面积约为1997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928平方千米,城市化率达100%,是我国第一个完全城市化的城市。我们发现,深圳市的面积在我国四大一线城市中是最小的,发展空间不足,使得深圳的发展空间潜力受限。为此深圳的将来的发展需要将低端产业向其他地区转移,并对深圳进行"产业升级",大力发展高科技和高技术产业,提高产品附加值。 深圳发展的瓶颈是,"要想城市有持续的活力,留住年青人,留住清华北大寒门的高技术人才,给他们个宽松没有多大压力的环境,必须扼制住失去理性的,一味由资本追逐价值极限的疯狂。 必须改变有房人日夜祈祷房子升值私欲的无限膨胀。 现在是,刚出学堂门的有才学有能力可以在全球挑选职业的学子,深圳拿什么吸引ta们?留住ta们? 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低的岗位,能使从业者安心,快乐的工作,不被年头忙到年尾积蓄所剩无几的焦虑恢心折磨。 据我所知,有很多新型产业想在深圳安身立足来谋更大的施展空间,奇高的地皮及房价是他们的最大拦路虎。 必须从房子带给他们的烦恼开刀。 我个人认为,深圳发展的瓶颈主要有两个: 1、土地问题 深圳只有北京12%的土地面积,常住人口却超过了1500万。在这样的土地与人口的严重比例失调的情况下,必然会有房价高、租房费用高、企业办公成本高等一系列问题,而且这个问题始终是没有办法解决的。虽然政府通过增加保障性住房、对企业进行补贴等方式来进行缓解,但这只是治标不治本。 深圳的城市人口密度超过5300/每平方公里人口,超过北京三倍多,整个城市寸土寸金 解决问题的方式只有深圳扩容或与周边城市联动。现在推出的粤港澳湾区概念,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正是一种好的尝试。从其中的具体政策上看,包括有淡化户籍概念、加强各城市的交通循环、鼓励城市居民跨城置业、区域产业重组优化等等,如果都能得到落实,深圳的土地人口矛盾将不再那么突出。注意具体的效果如何,我们只能拭目以待了。 2、城市发展的红利期已过 深圳能从一个小渔村发展到中国一线大城市,可以说是享尽了改革开放的红利。国家在深圳发展的开始阶段,可以说是不遗余力的给予了各种优惠扶持政策,同时深圳毗邻香港,天然的地缘优势使其方便的获得了香港的资金及技术经验,这些深圳城市发展中收到的"大礼包",是其它城市难以想象的。 但是,中国发展必须要走向均衡,不能只依靠一两个明星城市。这些年来,国家的各种政策都已经放开,不再是深圳独享,香港经济也走向疲软,无法再如以前那样给深圳巨大的帮助,从这些因素看来,深圳城市发展的红利期已经结束了。 深圳现在提出了发展总部经济、巩固科技领域优势地位、建立金融中心、完善城市数字化、智能化等城市未来发展方案,希望能重新获得城市发展的动力。 作为长时间在这里生活的深圳人,我能感觉到这两年深圳的发展确实在变缓,也就是遇到了题目说的瓶颈。但不可否认,深圳这个城市一直给我们太多的惊喜,也许通过一定的时间,深圳能再次迎接腾飞的时刻。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927.09亿元,比上年增长6.7%。第一产业增加值25.20亿元,增长5.2%;第二产业增加值10495.84亿元,增长4.9%;第三产业增加值16406.06亿元,增长8.1%。同时深圳市正进行产业转移,将其部分工业转移至东莞地区,也就意味着未来甚至市的第三产业将极其发达,依靠第三产业拉动经济的快速发展。 资料来源:深圳市统计局 深圳在成为经济特区四十周年后,经济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现在依然有着一些问题制约了深圳市的进步。一、房价 深圳市的房价是大家有目共睹的,高房价给人带来的感觉就是自己在这个地方只是个过客,赚些钱就得离开这个城市,让人们对城市的归属感较差。同时,建设工厂与学校需要大量的建设用地,而过高的房价又间接地制约了两者的发展。二、空间不足 深圳市面积约为2000平方公里,在北京、上海还有广州这几个一线城市中面积最小,同时这2000平方公里也并不是全部都适合开发,所以受到地形的影响,实际可以开发面积将会更小,这对深圳市的未来发展是不利的。 三、教育 说到教育,可以说是深圳市的一个痛,因为教育不是短时间建个学校批一些钱就能够成型的,它需要一段时间的积累才行,这个时间段可能是几十年,虽然说深圳市吸引着全中国的优秀学子到本市就业,但是其本地高校资源较少也成为了了制约其增长的一个瓶颈。你有什么看法?欢迎各位留言评论,喜欢的麻烦点赞关注。 步入新时代,将把深圳建设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这成为深圳新的任务和使命。如何把深圳建设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深圳面临哪些瓶颈?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1、改革开放初期,深圳以"敢为人先"著称,开启了"深圳质量"之路,创造了许多"中国奇迹"。我认为进入新时代,深圳这些气质和豪情不能丢掉,甚至要更加强化。步入改革深水区,深圳要敢于拿出立特区之时的勇气,勇于创新,创新制度、创新科技,为深化改革赋能,释放深化改革的动力。 2、而制度的创新、科技的创新,需要人才的支撑,深圳如何吸引人才?房价这么高,如何制定更好的房产政策吸引高校毕业生?另一方面,深圳的高校太少,纯粹依靠输入人才有点吃紧,深圳必须大力发展高水平的高等教育,以支撑深圳的持续人才供给,进而为深圳的科技创新提供可持续的原动力。 3、深圳还面临地少的问题,深圳必须利用好粤港澳大湾区的国家战略政策,与周边城市协同发展,包括土地的使用,创新土地使用模式,共同发展。比如深圳与汕头合作,借汕头一块飞地,共同合作发展,这是不错的尝试。 4、深圳必须加强与广州、香港的协调,避免同质化发展。广州是广东的省会城市,香港则是国际化大都市,是中国的特别行政区。这三个大城市如何发挥1+1+1大于3的效应?三个城市的定位非常重要,需要准确。 5、深圳国际机场的国际航班及路线需要扩大。深圳机场比较尴尬,因为离香港、广州都太近,香港国际机场的国际化程度不用说,广州机场则是中国南方航空的大本营,深圳机场如何突破?可能需要国家层面出面协调。 6、综合一下,把深圳建设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将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蓬勃生机与活力。深圳需要循着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砥砺前行,继续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深圳定能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国际一流城市之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 深圳,经过四十年的高速发展,由原来的一个小渔村蜕变为现在的国际化现代大都。深圳受益于改革开放所取得的令世人瞩目的伟大成就,我们不作讨论。 深圳,必须前行!作为中国最早且改革开放力度最大的特区,去年,中央对深圳提出了新的定位和目标:即要把深圳建设成为中国特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 但是,深圳在发展过程中们依然存在着许多客观和相生的制约瓶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客观因素 |,土地资源稀缺。全市司建设用地仅930平方公里左右,经过几十年的开发建设,现在基本上是无建设用地可供,严重影响了深圳未来的发展空间。这是制约深圳国际化大都市建设步伐和捏捏升城市竞争力的主要瓶颈。 2,淡水资源-严重缺乏。深圳域内河流短小,蓄水极少,使可供利用的淡水资源十分有限。深圳以千万人口,成为中国内地唯一一个依靠高价买水的大型城市。 3,城市动脉硬化,交通拥挤。市区主要干道平均车速在二十公里左右,市区大气质量也受到了影响。 二,相生因素 丨,人口膨胀过快而且结构不合理。深圳总人口已过千万,人口规模猛猛增长,给城市国计民生的承载为带来了极为严重的挑战。同时,深圳的户籍人口与非户籍人口比例严重失调,约八成左右的非户籍人口影响了深圳的住宅教育医疗文化体育诸多方面的消费力。 2,规模过硬的医疗机构较少,优质的健康卫生资源仍然比较稀缺。 3,真正的城市不彻底不到位。城市的治安死角,卫生死角,消防死角,黄毒赌等现象的死角,都不同/程度的存在。 三,人文因素。 丨,深圳的高校较少, 高校本科生自给率不足百分之二十,这与北上广乃至世界著名国际城市相比相差甚远。 2,社会办学比重规模和实力不够。深圳巨大的流动人口基础教育主要依赖于民办教育,而全市的民办中小学仅占中小学总量的五分之一左右。港资,台资以及外资也很少进入深圳的教育市场。 3,文化资源少,文化底蕴不足。全市的图书馆十座左右,藏书量有限。全市的博物馆和纪念馆不足二十座。同时,由于深圳前身只是一个小渔村,没有历史遗留传承的中国传统文化符号扣基因,这使得这座千万级现代化大都市的文化根基明显薄弱。这些恰恰不利于现代国际大都市的文明提升和发展! 相信深圳人会勇敢地破解这些难题和瓶颈,不负中央对深圳的厚望! 以上观点,请指教! 深圳1997平方公里的土地必然严重制约深圳的发展空间,或者再把河源、汕尾这些集中成片相对落后的地区划归深圳管辖,使深圳成为中央直辖市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