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黑暗时期,新殖民者抵达,他们为何选择这里?
文I 小黑纪事
编辑I 小黑纪事黑暗时代和希腊扩张
迈锡尼文明灭亡后,希腊进入了一个现在被称为黑暗时代 的时期。然而,希腊逐渐摆脱了这个时代,该国的流亡者在地中海地区创建了殖民地。
到公元前13世纪中叶,希腊大陆的城市和宫殿受到威胁。新建筑用坚固的防御墙包围了许多城市,并采取措施保护地下水供应,这表明人们担心即将入侵。
这种担心似乎没有错。到本世纪末,所有的宫殿都被烧毁 ,曾经伟大的迈锡尼文明正在走向衰落。
这次崩溃的原因是来自中亚的大量多利安人涌入。这些咄咄逼人的部落成员从北方席卷希腊大陆,乘坐牛拉的有盖马车,戴着角盔煽动恐怖。
到公元前1100年,迈锡尼的所有主要中心都落入了这些入侵者的手中,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里,希腊进入了所谓的黑暗时代,对此知之甚少。贫穷的时代
考古发掘表明,希腊在迈锡尼文化崩溃后的动荡时期变得贫困和部分人口减少。
多利安人的到来导致方言的变化,铁的使用优先于青铜 ,但定居点和墓地的数量和规模急剧下降,而原始的建筑和陶器风格表明人们生活在极度贫困中。
曾经以宫殿为中心的复杂社会的彻底消失意味着写作技巧也丢失了。这个社会组织似乎已经分解成小社区,每个社区都由一个巴西利乌斯领导。
在宫殿等级制度中,这个头衔曾用于下属人物,但在黑暗时代,这个头衔指的是拥有独立权威的强大酋长。似乎人口在公元前九世纪再次增加,可能是由于死亡率降低或移民增加。
可以肯定的是,希腊人大约在这个时候开始从大陆迁徙 ,一些迁移到塞浦路斯、克里特岛和爱琴海群岛,另一些人则迁移到安纳托利亚。
在九世纪的过程中,三个主要方言群体的代表定居在安纳托利亚沿海地区和该海岸附近的岛屿上。
那些说伊奥利方言的人定居在莱斯博斯岛和从安纳托利亚西北海岸达达尼尔海峡北部到士麦那的地区。爱奥尼亚人定居在从士麦那到米利都的海岸中部以及希俄斯岛和萨摩斯岛。
多利安人定居在南部,从哈利卡纳苏斯到最南端的海岸以及罗得岛和科斯岛。
在这些岛屿和沿海地区创建的许多定居点中的一些发展成为重要的城市 - 特别是被称为十二点的12个爱奥尼亚定居点波利斯(12个城市)。
向各个岛屿和安纳托利亚的移民刺激了进一步的探索,以前与东部的贸易路线很快恢复。这些路线将地中海世界的大部分地区 与希腊世界连接起来,在黑暗时代有所减少,但从未完全切断。
公元前九世纪末,希腊海员再次出现在叙利亚北部和腓尼基的港口。 古代时期
恢复与东方的贸易对希腊人产生了重大影响。希腊世界从暂时的孤立中走出来,并开始经历如此巨大的变化,以至于一个新时代被定义为从公元前750年左右开始。
正在发展的新世界与古老的青铜时代文明几乎没有相似之处。历史学家称这个新时代为古代时期。
在古代时期,与东方接触的增加为希腊人带来了关于陶器,雕塑,建筑,神话,宗教以及铁和青铜使用的新思想。 最重要的是重新引入文本,这次使用的是源自腓尼基例子的字母表。
目前尚不清楚希腊人何时开始根据自己的需要调整闪米特字母,但使用新字母表的最古老的铭文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八世纪下半叶。
之后,字母表的使用迅速传播,使记录《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成为可能;几乎可以肯定,这两部史诗最初是在口头传统中创作的。
古代时期的开始也见证了城邦的出现 ,这是一个自治的政治单位,覆盖一小块领土,通常平均在50至100平方英里(260平方公里)之间,人口在2,500至4,500之间。
一些城区比这更大,特别是斯巴达、阿尔戈斯、科林斯、雅典和底比斯的城区。还有一些非常小的单位,覆盖的领土不超过15平方英里(39平方公里),人口只有250人左右。
无论大小,每个城邦都至少有一个被称为城市 (也令人困惑的是,被称为城邦)的定居点,无论它实际上有多小或不像一个城市。
每个城邦都是完全独立的。从理论上讲,所有作为其公民的自由民都在社区集会中组织了城邦的政治事务(政治一词由此而来),但实际上,大部分实权掌握在贵族手中。
在黑暗时代以国王身份统治的巴西利乌斯 在大多数情况下被每年从贵族队伍中选出的地方法官所取代。
这些贵族将他们的主导地位归功于权力和财富的结合 ,在古代早期,这通常表现为一个人拥有的马匹数量。公元前700年以后,拥有青铜盔甲是地位的另一个标志。殖民地化
极点的出现发生在人口快速增长的时期。人口的增加导致了对人口稀少地区的征服,以及邻国之间的武装冲突,试图扩大其领土。这一增长也鼓励了希腊人进一步从大陆移民 。
公元前八世纪,斯巴达征服了拉科尼亚地区,并开始征服邻近的美塞尼亚.阿尔戈斯将其权力扩展到阿尔戈利斯地区,而雅典则将阿提卡半岛统一为一个城邦。
许多希腊人移民到地中海和黑海沿岸的定居点导致了所谓的古代殖民化。
诸如殖民化和随后的贸易繁荣等发展,各个波莱人 之间日益增长的接触,以及使用文本记录城邦社区的法律和法令,都对希腊世界许多小国之间的关系产生了影响。
在波莱内部,社会关系正在发生变化,因为一些公民变得比其他人富裕得多。贵族和富裕公民的精英由于与东方的贸易而出现。
在几个波莱中,这些小团体贵族设法夺取了控制权并结束了社区集会,从而破坏了波莱的基本原则。
由于大多数公民仍然必须工作才能生存,他们经常被迫与富有的地主创建依赖关系 。许多较贫穷的公民受到剥削,如果他们负债累累,他们可能会被卖为奴隶。
在斯巴达,试图通过让所有公民平等来解决内部紧张局势 ,但代价是弱势群体被排除在公民身份之外,根本没有任何权利。
在雅典和科林斯,贵族之间的竞争导致内部政治冲突。在某些情况下,贵族会成功地夺取绝对权力,自封为无所不能的君主——这是希腊人称之为暴君的新型君主。
在黑暗时代的恐怖之后,古风时期见证了希腊人进入繁荣时代 ,这反过来又导致了新思想和艺术成就的蓬勃发展。
文本的传播对法律和政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于现在可以记录诉讼的结果,从而创建法典,任何公民都可以对腐败的地方法官的任意裁决提出上诉 ,并引用法律先例来支持上诉。
这种变化导致了更加理性的政府和法治。希腊扩张
公元前八世纪中叶开始的希腊海外定居时期持续了200多年。在此期间,希腊人在爱琴海、地中海和黑海的边缘创建了数十个定居点。
这场殖民运动背后的动力最初可能是贸易 ,但定居点很快成为新的独立国家。
这些殖民地(不是定居点的严格准确术语)从他们的大都市(母城)继承了各种社会和政治方面 - 例如宗教,政治组织和口语方言,但殖民地本身是完全独立的实体 。
海外城邦通常最初是一个贸易站(emporion),然后随着殖民者的追随而发展成为一个定居点。
贸易无疑是一些早期希腊殖民地的激励因素 ,例如叙利亚的Al Mina和意大利的Pithekoussai。希腊商人希望购买铁矿石、白银和奴隶,同时提供葡萄酒和橄榄油作为回报。
变成殖民地的贸易站被称为apoikia,意思是"其他地方的定居点"。大多数apoikiai开始时不超过一两百人,后来其他殖民者也加入了进来。
新殖民地将始终尊重其母城 ,并将保留母城的宗教习俗,尽管存在任何政治分歧。大都市和卫星城会派官方使节参加彼此的宗教节日,这种特殊关系有时表现为母国向殖民地提供军事援助。
例如,在伯罗奔尼撒战争期间,科林斯帮助锡拉丘兹城与雅典人作战,因为锡拉丘兹是科林斯的殖民地。
定居点的扩张殖民地从希腊大陆向四面八方散开。 一些最早的定居点位于西西里岛和意大利南部,那里的殖民者被良好的港口和肥沃的土地所吸引,以支持农业。
希腊人在那里的存在变得如此占主导地位,以至于该地区被称为大希腊(大希腊)。公元前五世纪,西西里岛的锡拉丘兹成为所有希腊城市中人口最多的城市。
其他新的定居点位于爱琴海北部海岸的爱琴海岛屿上;在安纳托利亚北部海岸沿着赫勒斯滂河和博斯普鲁斯海峡;黑海周围;在昔兰尼加(今利比亚)的北非海岸;以及法国南海岸和西班牙东北海岸。
希腊殖民者避开了其他民族有重要存在的地区。这些地区包括地中海东海岸,那里已经被占领,以及非洲东北部海岸,由于埃及在该地区的主导地位,非洲东北部海岸基本上被避开了。
昔兰尼加以西的非洲海岸完全掌握在腓尼基人手中 ,西西里岛西部、整个撒丁岛、地中海西部大部分小岛以及西班牙海岸的大部分地区也是如此。冒险的殖民者
希腊殖民者为什幺要离开祖国尚不完全清楚。 他们逃离大陆人口过剩的理论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可信的,但他们可能是为了逃离国内不令人满意的政治局势,或者寻找自己的土地,或者只是在寻找冒险。
当一群移民登上一艘船,或者——正如一些消息来源所暗示的那样——被强行带上船时,人们已经为他们的事业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他们知道自己想去哪里,并在出发前咨询了神谕,以确保航行取得有利结果。至少,这是他们应该做的。
没有神谕文本或无法指出原始创始人坟墓的殖民地经常生产伪造品以确保其地位。
当移民在目的地下船时,他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赶走当地居民 ,如果有的话。不知道制服原始居民并将他们奴役给希腊人是否是一种常见的做法,但这无疑不时发生。
第二个任务是找到一个可以建造新城市的地点,并在殖民者之间平均分配周围的土地。
这种做法服务于殖民者可能出于经济原因被迫移民 ,这种动机不适用于可能出于政治原因离开母城的贵族和富裕的殖民者。
参考文献
【1】从迈锡尼世界到荷马时代:希腊城邦的兴起 [J]. 晏绍祥. 外国问题研究 . 2016(02)
【2】古代希腊城邦的形成 [J]. 徐晓旭,蔡丽娟. 史学集刊 . 2008(03)
【3】试论城邦的历史地位和结构 [J]. 廖学盛. 世界历史 . 1986(06)
【4】希腊城邦的形成和特点 [J]. 吴于厪. 历史教学 . 1957(06)
【5】希腊史研究入门[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黄洋, 2009
【6】希腊城邦制度[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顾准著, 1982
【7】古典时期的雅典城市研究[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解光云著, 2006
【8】从提秀斯崇拜透视古典时代雅典的王权观念 [J]. 李立华. 史学月刊 . 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