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成都官宣经济总量突破两万亿,成为上北深广渝苏之外,新晋的"两万亿俱乐部"成员。成都之后,谁能成为第八个"两万亿"城市备受瞩目。 武汉和杭州最有希望拿到下一张"门票"。武汉已亮出底牌,2022年经济总量1.9万亿,2023年就能突破2万亿;杭州尚未公布宏观经济数据,从前11月表现看,全年成绩不足以撞线。 新年经济工作口号,武汉强调"乘势而上"、杭州则是"要打翻身仗",两地都将扩内需放在突出位置。不出意外,2022年武汉、杭州GDP差距会非常之小,谁上谁下只在毫厘之间,而2023年两地将携手冲破两万亿。 -1-改开45年,武汉经济领先成都杭州13年 成都、杭州、武汉,它们拥有的共同标签是"省城、副省级、新一线"。改革开放以来,这三座城市经济总量大体相当,在不同时期各领风骚数年——据搜狐城市统计,1978年至2022年这45年,成都、杭州、武汉分别有12年、20年、13年的GDP领先其他两个城市。 改革开放初期,市场经济初始,民营经济萌动,但彼时还未成大气候。拥有大量重工业国企的武汉在经济总量上占优。从1978年至1986年,江城GDP略高于成都,成都则微微高出杭州一头。随后几年,改革之风吹遍东西南北,武汉领先优势被蚕食——七五计划期间及此后两年,杭州武汉成都交替领先、难分胜负。 伴随着"南巡讲话"余音,地处长三角区域的杭州如同狂奔的野马,从1993年到2011年持续领先。而传统产业积重难返的武汉持续低迷,成都经济亦是起伏不定。这些年是市场经济的黄金二十年,杭州牢牢地抓住了机会。 2012年到2021年这10年间,武汉经济总量在2014-2015年拔得头筹,其余8年都是成都居首。期间,虽然杭州互联网/数字经济火热,GDP稳居全国前十,但架不住武汉产业转型爆发以及大城建加持。武汉长时间压制杭州——直到2020年,受困于疫情的武汉落下不少,2020-2021年成都、杭州、武汉次第排开。 成都经济总量从2021年的19917亿元跃上2万亿台阶,毫不令人意外。过去十来年,受益于国家区域政策利好,成都崛起为西部明星城市,这种趋势还将持续下去。杭州和武汉离2万亿仅"一步之遥",从目前的数据来看,2022年的两地经济咬得相当紧。 -2-总量1.9万亿,武汉靠工业固投撑起经济 武汉地方两会期间发布的官方数据显示,2022年预计GDP增长约4.5%,总量达到1.9万亿元左右。杭州年度工作经济工作会议、两会已经开完,但没有透露宏观经济情况。虽然具体数据不详,但通过目前已官宣的数据,武汉大概率能够反超杭州。 虽然前三季度杭州13608亿元的经济总量领先武汉的13205亿元,但前者的实际增速只有1.8%,后者则达到4.5%。从名义增速来看,前三季度杭州只有不到3.5%——这只是武汉全年名义增速7%的一半。2022年武汉未能突破2万亿,杭州达阵的可能性也微乎其微。 相比前三季度数据,前11个月的数据更能反映城市经济整体表现。除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武汉2.2%低于杭州5.7%之外,其余核心经济指标武汉全方位领先。靠着工业和固定资产投资发力,武汉增速惊艳。 1-11月,规上工业增加值武汉增速5.6%、杭州2.1%;固定资产投资额武汉增速12%、杭州7%;进出口总额武汉增速7%、杭州4.9%。除此之外,武汉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2534亿元,超过杭州一百多亿,增速4%也领先杭州的2.5%。 经济"三驾马车"里面,武汉有两驾大幅度领先,2021年武汉与杭州不到400亿的经济总量差距极有可能被填平。12月初防疫破局,虽然杭州全力打响"外贸保卫战",但毕竟留给杭州的时间过于有限。"外贸保卫战"只是杭州"经济翻身仗"的局部战役,在人口、科创等领域,武汉也是来势凶猛。 最近两年,武汉的常住人口、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也起势明显。2021年武汉新增人口超120万人,位居全国第一,常住人口1350万人,同期杭州新增只有23.9万人,总量1220万人。2020年至2022年,武汉高企年净增数分别为1842家、2892家、3000家,总数达到1.2万家。2021年杭州高企也超过1万家,但近两年势头没有武汉如此之猛。 -3-冲2万亿,武汉杭州共同指望"内需消费" 武汉提出2023年GDP增长6.5%,虽然"着力扩大内需,持续增强稳增长内生动力"排名新年十项重点工作首位,但GDP龙骨必然是产业。武汉提出"推动光电子信息、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生命健康、高端装备、北斗等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电磁能、绿色低碳等新增长点"。 武汉还杀入杭州优势项目数字经济领域,提出打造光电子等13个工业互联平台,力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比提升到11%左右。当然武汉产业链也有不少短板:外资外贸比重不高,在全球价值链参与度较低;部分高端产业两头在外,与本土产业联系不紧密;龙头企业对产业链带动有限;虽是大学城,但人才结构不适应产业链现代化要求。 从手段上看,武汉把"扩内需、壮产业、搞科创"视为必杀技;杭州则是"拉订单、促消费、抓项目"。在经济工作会议上,杭州定调"项目提速、消费提振、创新提质",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与武汉不同的是,杭州还提出"推动新时代民营经济新飞跃",这是杭州新年能否"稳进提质"的关键性因素。 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目前只有"内需"方面尚有较大潜力可挖。去年全国人民币存款增加26.26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17.84万亿元,全国按14亿人口估算,人均1.27万元。不过,根据历史数据,80%存款来自于2%储户,这17.84万亿恐怕也偏离不了太多。 2021年武汉住户存款超过1万亿元,杭州超过1.5万亿元,两地都进入全国前十。具体到人均住户存款,武汉不到9万,杭州接近13万元——从这个角度而言,杭州"扩内需"空间更大。 光谷科创大走廊串起武汉都市圈核心成员武汉鄂州黄石黄冈/长江日报 从区域协同来看,武汉都市圈"瘦身"获批,以"光芯屏端网"、汽车制造、大健康和生物技术等为支柱的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高新技术和战新产业前景广阔。而杭州都市圈覆盖浙皖七地,产业协同区域协作更难。如果说武汉都市圈是"一头狮子带着一群羊",那么杭州都市圈则是"一头狮子带着一群豹子、狼,还有羊"——也许纸面实力更强,但未必"行动一致"。 影响城市GDP的因素众多,除国家政策、产业经济,还有偶尔发生的区划调整、"天灾人祸"。可以预料,2022年、2023年,乃至接下来一段时间,武汉杭州会继续缠斗。 回头来看,1997年,杭州率先突破千亿,次年成都武汉跟上;2014年武汉成都同时冲破万亿,杭州次年跟上;如今成都来到2万亿,武汉杭州料想今年也会过线——都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武汉和杭州目前是"只争朝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