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汤伐夏归来时,万千尽收麾下
相传汉武帝在狩猎的时候,总会把大网流出一面缺口,让一部分动物逃生。上世纪90年代在南张村出了一块石碑,碑文上写着天有好生之德,人当效之网开一面,不绝珍禽异兽,网开一面呢也就成了宽大为怀的代名词。然而根据史记的记载,早在汉武帝一千多年之前,商汤就搞过网开三面,那不显得更加仁义慈爱吗?
史记说商汤的先祖叫契,是帝喾的儿子,契协助大禹治水有功,被舜帝封在商地做诸侯,赐子姓。商族在舜时代兴起,逐渐兴旺,契往下传了14代,便是商汤。到商汤的时候,夏王朝已经经历400多年逐渐衰弱,特别是夏朝的最后一个国君叫桀,是历史上又名的暴君。夏桀骄奢淫逸,宠用佞臣,暴虐无德,人民怨声载道,夏朝的统治风雨飘摇。但商汤贤能有德,将商地治理得井井有条,人们安定富足,和夏王朝形成了鲜明对比。
商汤胸怀大志,悄悄做着征讨夏桀的准备。在那个时代,商汤已经懂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他宽厚仁爱,广施仁义,笼络人心。
史记里面记载了一个十分有趣的故事。有一天,商汤外出巡视,见一人正在张网狩猎,张网人将四面撒满罗网,不留一点空隙,而且一边布网一边祝祷,求上天保佑,让天下所有的飞禽走兽都撞进我的网里。商汤听了,于心不忍,对张网人说,这样会把飞禽走兽打光的,太残忍太贪婪。于是商汤让人撤走三面网只留一面。对张网人说,上天有好生之德,人应当有仁义之心,不能赶尽杀绝,张网人感到羞愧。天下人听说此事都很感慨。商汤真的是仁义到极点,他连对禽兽都有如此爱心。别说对我们民众啊,通过网开三面,商汤的仁德之名越传越远。
商汤不仅懂得民心者得天下,也知道得人才者得天下。当时有一个贤才叫伊尹,是做饭的厨师。商汤和他交谈后发现伊尹有大才,立刻任用他管理国政。商汤任用伊尹,还有一个说法是伊尹乃隐士有德才,但不肯为官。商汤听说以后便去聘请他,先后去了五回,伊尹受感动,这才答应前来归从。这比后来刘备的三顾茅庐还要多两次呢。实际当中对于这两种说法都有记载,但不管是哪种说法,总之伊尹忠心耿耿,精心辅佐商汤,将国家治理的越来越好,最后伊尹更是帮助商汤完成了灭夏立商的大业。
商汤既得民心又有人才,国是更加强盛,而夏桀却是更为残暴,人心尽失。商汤见时机成熟,便兴兵伐夏,天下百姓和诸侯都纷纷响应,大战以前,商汤慷慨激昂进行动员。我们不是兴兵作乱,是夏桀不施仁政,残暴无道,上天不能容他。现在我们奉上天之命讨伐他,乃正义之举,消灭了暴君彰显仁得,天下会太平,百姓才可安康。商汤率领大军与夏王朝决战。
夏王朝的军队早已腐败透顶,不堪一击,很快溃不成军,夏桀也是做了俘虏,商汤又起了仁义之心,不忍杀他。他将夏桀流放到南巢亭山。三年后,夏桀病死,同时商汤还封夏的后代为诸侯。商汤在灭掉夏朝以后,又陆续征服了一些诸侯国,统一了自夏朝末年以来纷乱的中原,扩大疆域。开创了商朝近600年的基业。
商汤作为商朝的第一代国君,以贤德仁义名垂青史。可见实施仁政是统治者获得天下治国理政的法宝,更是人们永远追求的价值取向。事实证明,也只有实行人得才能够得到民心,得到天下。而夏朝的最后一位国君则不懂这个道理,他暴虐无道,失去人心,也就丢掉了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