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间湿地,天上九湖",深秋的湖北神农架林区大九湖国家湿地公园,清晨,湖面笼罩着一层薄薄的雾气,伴着泛黄的树叶,层层叠叠,多了份静谧和深沉。 观景平台上,土生土长的大九湖村民彭海钦正在画着写生,寥寥数笔,很快一张速写图就初见雏形。她说,趁着现在是旅游淡季,游客不是特别多,就来收集一些素材,好把自己在山脚下的坪阡古镇开的民宿重新装饰一下: "我在坪阡古镇开了个民宿,5年了,生意还挺好的,平时还会帮镇政府在镇上的墙壁画一些壁画,主要就是宣传我们大九湖的美景和独特的盐道文化,我想让更多游客了解我们的文化。" 彭海钦是学国画出身,大学毕业后,在朋友的推荐下回到了家乡,随着大九湖的生态一天天变好,自己的生活也越来越幸福,她说:"以前住在景区里,主要依靠种田、开农家乐为生,生意不算好,对环境也有影响。为了找一条新出路,村民们陆续搬到了离湿地公园20公里外的坪阡古镇,搞起了乡村旅游,慢慢地游客越来越多,日子也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大九湖湿地因其天然的地理环境,保存着较为完好的亚高山泥炭藓类沼泽湿地,分布着近千种高等植物和上百种动物,其中就包含着云豹、林麝、梅花鹿和白颧等4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也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观光。 大九湖镇人大主席刘勇介绍,2001年,当地村民开始围湖造田,引水出山,建起万亩高山反季节蔬菜基地,但是这些产业其实并没有带来很好的收益,而且还破坏了湿地生态。村民们一方面向保护自己的家园环境,另一方面也想求发展,于是,2013年,在当地党委和政府的引导下,1400多名村民搬离这里,大九湖湿地得以清水再现。 刘勇说:"这几年大九湖的变化挺大的,生态越来越好,你看这里空气也清新,湖水也清澈,植物长得越来越茂盛,很多动物也越来越常看到了。而且我们百姓的生活也越来越好,有的开民宿、有的开饭店,在坪阡古镇形成了一个集聚的效应,收入增加了,幸福感增强了。" 如今的大九湖,在开展退耕还湿、荒山造林、植被恢复等项目后,草地面积由2013年的370公顷增加到2020年的476公顷,增加率达到28.7%,当地人民用实际行动换来了大九湖的生态之美,而这些美景也给他们带来了效益,真的就是一种双向奔赴! 湖北台记者 周翔 王静波 李潇 通讯员 龚俊 俞巧 编辑 程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