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送殡时要让长子摔瓦盆,并一直沿用至今,背后有何寓意?
摔瓦盆的习俗已经有2000多年了,我这里不是摔而是用棒子敲碎,在此之前家里的子侄辈还要在瓦盆上钻眼。
按照长辈的传下来的说法是:人这一辈子有善念,也有恶念,行善事,也做恶事,而在人终老之后,所有的恶事都要接受阴司的审判,而所有恶事都会被装在瓦盆里面让逝者喝下去,为了让逝者少喝,所以需要子侄辈在瓦盆上钻眼,让这些恶事尽可能的漏下去。而最终摔瓦盆也是这个意思,尽可能的摔碎,让恶事多流走,先人少受罪。这个民俗还是依据孝和恕的理念流传下来,意味着人死之后一切善和恶都已经终结,让逝者早日安心进入下一个轮回。所谓的长子摔瓦盆,则是体现了嫡庶和长幼的观念,嫡长要承担更大的责任。
"国之大事,在戎在祀",任何一个文明对祭祀都非常看重仪式感。而从丧礼来说,作为长辈的身后事,是人生最后一个仪式。摔瓦盆是这个仪式的开始,随着瓦盆的碎裂声,升棺起步,哭丧一系列仪式开始,到最后入土祭祀,都有自己的规矩。一趟仪式下来,既寄托了生人的哀思,也让逝者安息。
整个送殡流程是在道家思想指导下进行的,道家视死如生,道家相信生死轮回,那么摔盆就要到道家找源头。
《庄子·至乐》记载"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意思是"庄子的妻子死了,惠子前往表示吊唁,庄子却正在分开双腿像簸箕一样坐着,一边敲打着瓦盆一边唱歌。"这里可以看出来,送殡时灵堂摆放瓦盆的风俗已经存在。
至于庄子最终悟透生死,鼓盆成大道,一高兴,敲碎瓦盆,成为了南华老仙,飘然而去。
所以送殡时摔瓦盆,并不一定是长子,丈夫也可以,瓦盆原本是用来配乐,寄托哀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