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大家发现没有,越来越多的门店,一模一样的套餐,抖音的团购价比美团便宜很多。 堂堂美团,惨遭商家"背刺",究竟发生了什么? 美团遭"背叛" 以前约三五好友到店聚餐,很多人第一反应是看看美团有没有优惠套餐,但不知从何时起,美团已经不再是第一选择。 近几个月来,短视频种草+团购疯狂圈粉,原因无他,便宜罢了。在众多团购商家的不懈努力下,很少有人能忍住囤券的双手,什么奶茶、汉堡、电影票、鲜花等应有尽有。 就算没囤券,到店消费前先"抖"一下已经成为大多数人的肌肉记忆。 有意思的是,这些商家基本都是从美团迁址而来,在抖音却给出了更优惠的价格。比如科技君周末去的一家火锅店,抖音团购价格与美团一样,但多了两道菜品,并且少了一些"花里胡哨"的费用,如餐巾纸。 两相对比,消费者几乎不用思考就能做出选择。 问题来了,为啥商家甘愿"背叛"美团,也要让利给用户? 所谓无利不起早,被坚定选择的一方定然拥有明显优势。首先,短视频流量大,且种草模式已经打通,更容易为店铺引流; 其次,知情人士透露,平台提成方面,美团更"狠",无疑加剧了商家出走。 最后,短视频团购是大势所趋,甚至是行业内卷的标志。啥意思呢?就算商家不愿意挪平台,但周围的竞争对手的努力使其不得不卷。 抖音稳了? 这样说来,抖音团购在本地生活领域稳了? 未必如此。短视频虽好,却并非十全十美。 在抖音刚刚大力发展本地生活时,到店履约率就备受关注。消费者会因为被种草而激情下单,但冷静之后,随便一个理由,比如"距离远""没那么喜欢"便可促使其点下退款的按钮。 抛开内容运营成本不算,商家心里还有另一本账。 站在他们的角度,低价意味着低利润,因此用较低价格导流只是基本诉求,而非终极目标。商家更希望导流增加人气和销量,再通过产品和服务转化忠实用户,形成良性循环。 但现实的情况是,保证客流量的唯一途径是"无限低价"。 换句话说,当消费者都奔着薅羊毛而去之时,商家必须拿出越来越低的价格以保持吸引力,加上行业内卷,最终形成无序的价格战,让人苦不堪言。 明明座无虚席,实则利润微薄,是商家的真实困境。 另一边,消费者也有话说。抖音的团购套餐广告,经常有类似于"1块钱的鸡腿"之类夸张又让人半信半疑的语句。 这些本质上都是商家投放的广告,但自身接待能力不足,或者低价欺骗消费者到店却以"限量"等种种原因为名拒不履约,导致消费体验极差。 美团有何胜算? 这也是美团至今按兵不动的原因之一。它并没有因为对手的攻势就自乱阵脚,至少截至目前,平台并未推出商家端优惠补贴活动,也没有明显要加强售后服务的意愿。 事实上,在抖音加大动作进入团购时,美团下了一手好棋:攘外安内。 具体表现为它一边拉拢快手成为盟友拉住抖音,一边腾出手做即时零售。 这一招不可谓不高明,首先从与快手的合作模式来看,美团相当"鸡贼"。它通过在快手搭建小程序,为商家提供包装、优惠券、预订等产品展示及在线交易和售后服务等功能。 可以说,快手就是个提供流量入口的"工具人",核心环节全部牢牢掌握在美团手中。 合作一年后,快手终于回过味儿来,今年9月正式宣布单干。本地生活玩家至此集结完毕。 综合来看,美团作为先发者,短期内不用慌。不过大敌当前,稳坐钓鱼台只能自取灭亡。毕竟,没有永远的胜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