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西俗语探源之一
跳进黄河也洗不清
黄河自巴颜喀拉山奔腾直下,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 9 个省区,哺育灿烂文明,是中华民族母亲河。
弯弯曲曲,宛如"几"字。浩浩汤汤频回头,恋恋不舍奔大海。黄河如弓,长江似弦,布局壮丽河山。
黄河,全长5464 千米,流域75.24万平方千米。中国第二大河,世界排名第五。内蒙古托克托县河口以上为上游,长3472千米;河口至郑州桃花峪为中游,1122千米;桃花峪以下为下游,870千米。自东明县焦园乡辛庄进入山东,在东营市垦利区黄河口镇注入渤海,628千米。聊城境内,干流60.356千米,支流金堤河80.8千米,涉及莘县、阳谷、东阿三县。
黄河上游流经高原峡谷,较为清澈。中游穿行黄土高原,含沙量增大。窟野河,无定河,汾河,渭河……大大小小的支流深切丘陵和高原,带走大量泥沙,形成千沟万壑奇观。经此一劫,黄河成为地球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三门峡水库多年平均输沙16亿吨。其中,12亿吨排入渤海,每年造陆 3 万亩,国土年均增加20平方千米;4 亿吨留在下游平原。聊城位山灌区为全国特大型灌区,1970年以来,引进流沙总量超过3亿立方米。把3亿立方米沙土垒成 1 米见方土堆,可以从地球到月亮390个来回。来自黄土高原的沙土,品质细腻,悬浮力强,"一碗河水半碗沙",百姓呼为"黄汤"。
"跳进黄河洗不清",本义是黄河水高度浑浊,即使跳进去,也没有清洁作用,甚至更加污秽。比喻难以摆脱干系,不能避免嫌疑。客观因素导致不良后果,主观因素已经没有太大作用,局面不好挽回。姚雪垠《李自成》第3卷第42章:"担心他带着李瞎子和你妹妹给我的两封书信,说不定还有什么贵重礼物,回来时被丁、杨二营的游骑抓去,使我跳进黄河洗不清,岂不受窝囊气?"
"铜头铁尾豆腐腰",是说自郑州花园口至台前县孙口容易决口。堤防基础多为民堰,流沙堆砌,仅用一层黏土包裹,当地人称作"豆沙包"。经不起风浪,经不住大流冲刷。"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典籍记载,黄河重要改道26次,涉及鲁西 3 次。一为西汉。决口于河南浚县,经濮阳、莘县、高唐,至河北黄骅入海。二为宋景祐元年(1034年)。在濮阳横陇埽决口,入海于滨州。三为宋嘉祐五年(1060年)。决口于大名西南,经冠县、高唐,循马颊河至冀鲁交界处入海。1855年,兰考铜瓦厢决口,夺大清河东流,形成如今下游河道。
黄河改道,其遗存称为"黄河故道"。黄河故道的特点是, 土质疏散,漏水漏肥,沙丘连绵,交通不便。民谣:"一天进嘴二两土,白天不够夜里补。" 土地革命时期,共产党凭借自然屏障,在马颊河以西发动群众,扩充武装。1935年冬,山东省工委代理书记赵健民在莘县古云镇徐庄会见黎玉,奠定恢复山东省委基础。1942年,冀南区党委书记宋任穷率领党政军机关入驻莘县杨庄,生活战斗3年。
黄河故道,兔子不拉屎的地方,如今百业兴旺。1982年,世界粮食计划署援建莘县马西林场,编号"2606项目"。现有林地11万亩,誉为"平原绿洲"。冠县梨花节,一年一度;兰沃鸭梨漂洋过海,销往五大洲。临清、高唐、茌平诸县区开辟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林茂草丰,鸟语花香,风景这边独好。清康熙名士顾咸泰有诗:"迤逦长堤径,苍茫带郭斜。列图开宿雾,崇阜晃朝霞。沙篆双凫印,村连一县花。老农入画里,到处乐桑麻。"400年前的憧憬,如今成为现实。
黄河安澜,国之大局。为了推进治黄事业,国务院设立黄河水利委员会,主管流域水务,具备行政职能。首任主任王化云(1908~1992年),直隶馆陶人。1953~1965年,馆陶县隶属山东省聊城专区。第二任主任袁隆(1918~2009年),莘县孙堤口(紧傍金堤)人 。两位主任,两位现代水利事业家,都是鲁西人,都与黄河有不解之缘。
为了驯服黄河,鲁西人民做出突出贡献。大禹治水,"凿龙门,疏九河"。徒骇河,马颊河,就是"九河"中两条。人民公社时期,"收讫罢了上金堤",成为数十年惯例。秋收完毕,即所谓农闲时节。响应政府号召,青壮年推着地排车,装上铺盖卷,奔向黄河的外堤——金堤,要干的活就是覆土。从百米外挖掘泥土,推上堤顶,或增高或加宽,使大河安澜。吃粗粮,住窝铺,栉风沐雨;出大力,流大汗,乐在其中。
"跳进黄河洗不清",诚哉,信矣。然而,科学技术改变历史。如今,"洗不清"的黄河水竟然成为下游饮用水,流进千家万户。抚今忆昔,不禁喟叹:"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