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演员杨少华先生在60岁以前,一直没有什么名气。1989年杨少华提前退休,开始去北京闯荡,搭档赵伟洲之后,突然就红了。如今杨少华已经是近90高龄的老人了,当下有人称杨少华为相声泰斗,那是对他的尊敬、对他的奉承,是为了哄老人开心,大家不必当真。 杨少华简介 杨少华,满族,1932年生于北京。第六代相声传人,为"宝"字辈。杨少华是相声大师马三立先生的干儿子,著名的相声演员。 1944年杨少华拜相声名家郭荣启 为师,开始在北京启明茶社学说相声。因为是口盟,所以杨少华的师承一直都有争议。 1951年杨少华从北京来到天津,进入大明钢厂工作,在工会负责文艺宣传,后调入南开区曲艺团,成为了一名专业演员。 上世纪70年代后期,马志明从乡下回城后开始进入天津曲艺团,先后给于世猷、苏文茂、于宝林和赵伟洲等人捧哏,但时间都不长。官复原职担任天津曲艺团副团长的马三立先生就把杨少华调入曲艺团,让杨少华给马志明捧哏。 就这样杨少华和马志明二人成了搭档,两人合作过《戒烟》、《地理图》等作品。两个合作不到4年,就"裂穴"了。分手原因到后面再说。 因为在曲艺团不得志,所以在1989年,58岁的杨少华提前退休,开始独闯北京,成了一个北漂。因为没钱住店,所以杨少华一直借住在相声大师侯宝林家里。 俗话说"树挪死,人挪活"。相声鬼才赵伟洲擅长相声创作,他和杨少华搭档之后,根据搭档杨少华的特点,为其量身打造了一系列的作品。《枯木开花》让杨少华一举成名,杨少华"蔫老头儿"的形象开始深入人心,杨少华也开始大红大紫,这其中赵伟洲功不可没。 成名之后的杨少华又和赵伟洲了"裂穴"了。这一次"裂穴"倒是有情可原,杨少华已经功成名了,可他小儿子杨议还是默默无闻。可怜天下父母心,为了儿子杨少华只能选择和赵伟洲分手。 2003年杨少华、杨议的《肉烂在锅里》获得大奖,杨议也在相声界有了名气。2004年父子俩又开始拍电视系列剧《杨光的快乐生活》,电视拍的也不错。 现在杨少华先生已是快90岁的老人了,早就不说相声了。老爷子和杨议开始在豪宅里直播卖货,钱也不少挣,还省了奔波之苦,何乐而不为呢? 衷心祝愿老爷子健康长寿。杨少华两次裂穴 1980年在北京的一次曲艺演出上,马三立照例是攒底,说的曲目是《开粥厂》。当时马三立点名让杨少华给他捧,侯宝林害怕杨少华不知深浅,在台上出乱子,所以叮嘱他要少说话。 杨少华是真听话,站在马三立身边小心翼翼的,拢共也没有说几个字。下到台来,马三爷对杨少华说:"宝贝,今天你给我站了一个,以后你就有饭吃了。" 马三立的提携之恩,一直让杨少华心存感激。 杨少华和马志明搭档之后,两个人在合作中,杨少华老是喜欢表现自己,在台上抖机灵,让观众看他的买卖;而马志明和马三立一样,喜欢"一头沉"的表演,逗哏才是主角,捧哏则是辅助的,是配角,是绿叶。杨少华老是装迷糊,分不清主次,时间长了,马志明就有意见。 杨少华和马志明在一起搭档了三年多。有一回马志明从外地演出回来,发现杨少华在和团里新来的演员刘俊杰私下"溜活",心直口快的马志明当时就说:"你呀,既然愿意跟他,干脆就跟他吧。" 就这样马志明和杨少华这一对搭档就分手了,这是杨少华的第一次"裂穴"。 第二次裂穴是杨少华离开了赵伟洲。上文我说过了,这次裂穴是杨少华为了自己的儿子杨议,这也有情可原。不过可苦了赵伟洲。赵伟洲无疑是杨少华的贵人,杨少华离开之后,两个人基本上属于不联系的状态。杨少华先生不是相声泰斗 杨少华先生只能是著名的相声演员,还不是相声大师,更不是相声泰斗。原因有四: 一.相声师承有争议。杨少华拜师郭荣启,只是口盟,郭荣启既不承认也不否认,相声界对此更是有争议。师承都有争议的相声演员不可能是相声泰斗。 二.相声水平有争议。杨少华的相声以捧哏为主,逗哏比较少,相声基本功也不是很扎实。 三.杨少华先生没有徒弟。因为杨少华师承存在争议,所以他没有收徒弟,也没有学生。连个传人都没有,如何会是泰斗? 四.成名之后有点飘。人红是非多,杨少华红了之后有人说他倚老卖老,说话有时不假思索,说了一些过头的话,引起相声界一部分人的不满。 泰斗的意思就是泰山北斗,相声泰斗应该是相声界的领军人物,是需要相声同仁仰望的、德高望重的大师级人物。如果有争议肯定是不行的。 综上所述,杨少华先生不是相声泰斗,只是著名的相声演员,最多是著名的相声表演艺术家。 各位朋友们,你们认可我的观点吗?你们认为杨少华先生是相声泰斗吗?欢迎留言讨论,谢谢。 泰斗,指的是德高望重或有卓越成就而为众人所敬仰的人。 你说一代掌门张寿臣是泰斗没问题,说津门相声之魂马三立是泰斗没问题,说改进相声的侯宝林是泰斗也没问题,甚至马季先生对相声的贡献实在太大,称呼怹一声泰斗也无可厚非。 但你要说杨少华是泰斗,那就太狗血了,少华老算是一个讨人喜欢的好演员,但他跟泰斗这个词哪儿也不挨着啊~ 泰斗的三个关键要素:德高望重、成就卓越、众人敬仰,咱们一个一个的往杨少华身上靠,看看少华老能够占几样。 德高望重——杨少华除了岁数高之外,道德上还真算不上多高,不说为咱们社会做了多大贡献,就在相声这个小圈子里面,杨少华最贴切的标签也是"杨坏人"。倒不是他有多么十恶不赦,而是杨少华的处事方式太过于利己主义,这跟他穷苦出身有关,所以性格比较斤斤计较而且好占小便宜。在相声界留下的关于杨少华的段子,基本上都是他怎么占便宜,以及跟人捣乱的鸡零狗碎。而且杨少华这一生基本上没有固定搭档,跟谁合作都搅和,跟马志明三年散伙,跟刘俊杰三年散伙,最后好不容易遇到奇才赵伟洲,给他量身定制段子,把杨少华事业捧到了巅峰,结果他嘴一抹就跑去跟儿子搭档了。而且每次被人问到自己跟这些人搭档的感受,杨少华总是说"受人所托照顾XXX",你让别人听了怎么想。像一个这样口碑的人,怎么可能"德高望重"? 成就卓越——杨少华一生得过最高的荣誉,就是2003年第二届CCTV相声大赛一等奖。实际上《肉烂在锅里》这个作品,并不是典型的杨少华风格,在杨少华的艺术巅峰,就是跟赵伟洲合作的时期。赵伟洲是用捧徒弟的方式,给杨少华创作了一系列"蔫哏"的作品,《枯木逢春》《杨家拳》《文坛赝品》《危言耸听》等作品,远比《肉烂在锅里》出色。只不过九十年代相声还在巅峰期,更优秀的作品层出不穷,而赵伟洲为杨少华定制作品,其实是把自己的优势消减掉了,全部用来陪衬搭档。而且相比艺术上有所追求,杨少华当时就想快点走红,所以才会把他的洒狗血台风发挥到了极致。后来红是红了,但他又扔掉赵伟洲去捧儿子,风格又一次大转型。像这么功利化的说相声,杨少华艺术上是很难取得卓越成就的。 众人敬仰——这就不展开说了,杨少华要是被众人敬仰,他就不会隔三差五被人刨门户了。虽然有马三立给他撑腰,但杨少华在公开场合从来不敢提郭荣启,就因为他这个所谓的门户,其实是马老和荣启老较劲的产物,他不过是中间一个工具人而已。而杨少华这一生跟同行相处的方式,都是哪里有好处就往哪里去,杨家父子也没什么立场和原则。所以他们才会今天去德云社站台,明天就跟姜昆冯巩同框。 你这成天利字当头的做派,要让"众人敬仰"实在太难了。郭德纲也利字当头,但他好歹还养活了几百号人,杨家父子基本上就是关起门做生意,自然也就不会有多少人仰慕他们了。 综上,"德高望重"这词儿,杨少华自己都不稀罕,外人就别给他扣帽子了。 虽然我很喜欢杨少华老师,不过称他为泰斗就言过其实了。如果论年纪和资历,他可能是资历最老的,不过泰斗的称谓,可不是指的资历和年纪而是指的艺术造诣,只有开宗立派并且有传承的一代宗师,才称得上是泰斗,相声界也就寥寥数人,从穷不怕到张寿臣,从马三立到侯宝林,可能只有这几位能称得上泰斗,在世的几乎没有一个人能称得上泰斗,连大师可能都没有。 杨少华前半生名声不显,只有和著名的狗派人物赵伟洲搭档,才四海皆知,属于老来香,后来他的儿子杨议青出于蓝,成为最著名的海青,也让杨老爷子水涨船高。杨少华的风格就是蔫坏,而且个人特质非常明显,只能是个人风格而不能成为流派,所以杨少华是不能成为泰斗的。 虽然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可是艺术的高低和境界,还是能感觉出来的,一个人的造诣高低,他的上限在哪里,自然大家都有个基本的判断。 "泰斗"是泰山北斗的意思,相声界能被成为"泰斗"的凤毛麟角,杨少华还不够资格。原因如下: 一、杨少华不是"逗哏"演员。虽然《论捧逗》里说"三分逗、七分捧",但是一段相声里,挑大梁的就是"逗哏"。称得上"泰斗"的,像马三立、侯宝林之类的,都是"逗哏"演员。唯一一个例外是"单口大王"刘宝瑞。 二、杨少华虽然有代表作,但是"国民度"不够。我们提到侯宝林,就会想到《夜行记》,提到马三立,就会想到《十点钟开始》,提到刘宝瑞,就会想到《官场斗》,提到马季,就会想到《宇宙牌香烟》。但是提到杨少华,很多人不能马上想到他的代表作,只会想到他的儿子杨议——这是他的代表作。 三、杨少华的业务能力达不到"业界一致推崇"的高度。他跟"少马爷"虽然辈分都不低,都是"少马爷"不是单单因为辈分才受推崇,业务能力也是"王者级别"的,杨少华还没达到这个水平。 杨少华在相声界称为太斗有点言过其实,也是对老先生的一种不尊重。 连杨少华都有人称为相声泰斗了么,这玩笑开的是不是也忒大了吧。 什么叫相声泰斗?就是相声界的泰山北斗,是相声界的压舱石和指明星,必须得到全体相声界同仁认同和尊重才行,他杨少华有这么大的份量么?绝对没有。我所知道的相声泰斗仅张寿臣马三立两人,张寿老自不必说,就说马三爷吧,无论在他活着时还是死后这么多年,相声演员们哪个不佩服,哪个不尊重。就连相声大师侯宝林在与马三立一起拍照时,也得站在坐着的马三立一旁,没坐下的份。相声无人不宗马,马氏相声源远流长,历经数代,杨少华有何资格敢与马三立并列为相声泰斗? 截止目前,杨少华连个被众人认可的师承都没有,相声水平更是毫无过人之处,若不是当初与赵伟洲合作,说火了几段相声,然后又抛弃了赵伟洲与儿子杨仪合作,杨少华还真没有多大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杨少华属于老来红类型的,人到晚年曝光度反而多了起来,但也仅此而已,还不如去世之前的常宝华四爷呢。 少马爷马志明比杨少华如何?无论是艺术还是影响力方面。连少马都不敢称相声泰斗,杨少华又有何德何能。捧人可以,可也别没边儿呀。 应该没有怎么说的,最好弄过艺术家,这个很容易,泰斗算了,相声说道说的一般,没有赵伟洲就没杨老先生火,可能也就天津知道, 听到过一句话说谁活到最后谁就赢了。泰斗称谓有点过,只能说相声界的老前辈吧。 杨少华老先生,在中国相声界称不上"泰斗"也算上相声的"老前辈"!早年他出身贫寒,天津解放后他随师进入了相声小剧场当了个"伙计"。并在相声圈子里学起了"捧哏",他"捧过"马三立泰斗、侯宝林大师等著名大师,论辈份他应为"泰斗"级的齐平!论贡献也应算为中国相声事业做出过贡献!为人诚实、朴素善良、任劳任怨、甘当配角,身上还带有老艺人的味道,也是相声界各类人员学习和励志的榜样!出了名一定要记住自己是干什么的,谦虚!谦虚!学少华!谦虚点…… 杨少华,距离泰斗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杨老爷子,也是说了一辈子相声,也是从旧时代走向新时代,但是他的相声水平远远不够泰斗级的称号。 如果从论资排辈角度讲,杨少华可以称为泰斗,毕竟人家一辈子,只干这一行,即使晚年拍了电视剧可也没脱离相声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