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SEV (智能电动车) 的赛道里日渐拥挤,如何让更多的消费者知道自己的智能化属性,成了一众造车新品牌亟需解决的问题。 随着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智能化在电动车领域所占的比重正在快速提升,但就目前而言,这样的提升更多地体现在智能座舱领域,更绚丽的操作界面和更流畅的语音交互体验,是一众新品牌凸显自身智能化水平的重要手段。 相对于智能座舱的突破而言,智能驾驶领域的突破并不明显,无论是小鹏引以为傲的 NGP 还是蔚来即将推出的 NOP+,都未能触及消费者的 G 点。 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阿维塔以「 懂你的智慧化身 」的角色切入 SEV 市场,用阿维塔科技董事长兼 CEO 谭本宏的话讲,只有推出能够为消费者带来真正价值,满足消费者尚未被满足现实需求的新品类,才能实现市场突破。 SEV 就是谭本宏眼中的新品类,但这却是一条并不好走的路: 一是智电赛道越老越拥挤,内卷加剧; 二是特阿维塔情感智能的定位不具备穿透力,消费者认知不清; 三是尝鲜人群减少,后来者起步越来越难; 四是当下智能驾驶并非消费者可感价值,无法促成直接消费。 这些肉眼可见的难题,就是阿维塔前进路上的拦路虎。 01、 如何超越不按套路出牌的特斯拉 聊智能电动车,特斯拉永远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 无论是从市场表现,还是从品牌影响力上而言,特斯拉都犹如王者一般存在。 而一众造车新势力也瞄准了这个王者,分别从自己的视角出发,瓦解特斯拉的统治。 单从新能源市场表现上而言,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数据显示,2022 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 705.8 万 辆和 688.7 万 辆,同比分别增长 96.9% 和 93.4%, 连续 8 年保持全球第一 。 其中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的销量约为 44 万辆,同比增长 37.1%,增速不及大盘,这样的状态或许正是促使特斯拉大幅度降价,增强市场表现的最主要原因。 更为值得一提的是,即将到来的改款 Model 3,或将装配 4680 电池,以实现性能提升,成本下降的目标,而这也将为特斯拉拿出降价的必杀技创造条件。 倘若 Model 3 的价格下探到 20 万以下,国内新能源市场的格局定会再度向特斯拉偏移,一众新势力在销量表现上超越特斯拉的愿望,必将再度延期。 从品牌影响力上而言,特斯拉的科技形象也很难被颠覆: 一方面马斯克信徒在不停渲染特斯拉的科技标签,另一方面特斯拉在海外的「自动驾驶」视频也迅速占据了中国消费者的心智,智能科技的标签也成为新势力无法突破特斯拉影响的最大阻碍。 但要知道的是,特斯拉在海外「自动驾驶」的状态,在中国复杂的道路环境中是无法实现的,从智能驾驶的发展状态而言,在中国市场上特斯拉与一众新势力处于同一水平线上。 不过在广州、深圳、上海等城市陆续开放城区辅助驾驶权限的情况下,逐步实现城市 NOA 功能的蔚来、小鹏、阿维塔等品牌,在功能性上有了超越特斯拉的趋势。 「特斯拉 FSD 可以提供给消费者的更新和迭代,阿维塔 11 也可以做到。我认为阿维塔现在处于中国品牌智能电动汽车的第一梯队,跟我们能够展开竞争的可能只有蔚来的 NT2.0 (ET7、ES7、ET5) ,小鹏的 G9 这些产品。」谭本宏这样表示。 在谭本宏看来,当下中国的大多数电动车品牌做的产品是传统电动车,只能在座舱里升级 QQ 音乐、升级视频软件,不能在智能驾驶领域像特斯拉 FSD 一样进行升级更新,这是一众新能源车企无法赶超特斯拉的根本。 只有像蔚来 NT2.0 系列车型以及小鹏 G9、阿维塔 11 等分别在智能座舱、智能驾驶领域双双发力,才能够同特斯拉相匹敌。 从理论上而言,这样的思路是正确的。 但紧贴智能化的特斯拉已经在 SEV 领域建立起深厚的竞争壁垒,再加上其频频降价的举措,让一众新品牌的超越之路变得更加艰难。 02、 对阿维塔来说,高起点与强品牌穿透力缺一不可 虽说从市场表现和舆论反响的角度来看,在短时间内超越特斯拉并不现实,但从技术实力上而言,拥有长安、华为、宁德时代三方技术加持的阿维塔,有正面竞争的实力。 作为阿维塔品牌的首款产品,阿维塔 11 在很大程度上彰显出了三方合作的优势: 新车搭载了宁德时代最新 CTP 三元锂电池包、华为 DriveONE 双电机,最大输出功率为 425kW ,峰值扭矩为 650N·m,提供 555km 和 680km 两种选择,最快百公里加速仅 3.98 秒 。 阿维塔 11 搭载了 750V 高压充电系统 ,支持 10 分钟即可充满 200km 的续航。 在智能化表现上,阿维塔 11 运用了华为全套的解决方案,是当下「含华量」最高的车型。 由 34 颗 高精度传感器组成的 AVATRUST 超感系统和算力达到 400 TOPS 的 AVATRUTH 超算系统 ,为阿维塔 11 赋予了接近 L3 级别的智驾水平。 单从产品力上而言,阿维塔 11 的实力毋庸置疑,再加上即将推出的 后驱单电机版本 售价将进一步降低,阿维塔 11 的优势将逐步显现出来。 更为值得一提的是,阿维塔 11 已经开始进入华为展厅。 在华为光环的加持下,阿维塔 11 有望获得更多的市场关注,这或许是阿维塔在 2023 年设定了 10 万订单 目标的底气所在。 目标之所以称之为目标,是因为其并不容易实现。阿维塔的 10 万辆订单,一方面显示出可能存在的量产难题,另一方面也显示出阿维塔的市场突围面临着较大的压力。 在新的一年里,新能源市场增速大幅度放缓已经逐步成为行业共识,特斯拉降价也引发了问界、小鹏等品牌的跟进,再加上阿维塔情感、智能的品牌标签穿透力不强,这样的状态决定了阿维塔在新的一年将面临不小的压力。 为了实现这样的发展目标,谭本宏表示,阿维塔将在 2023 年集中力量打赢四场「战役」。 在 品牌方面 :以产品力为基础,以创新营销为抓手,提升用户体验;在 产品方面 :发布阿维塔 11 后驱版本和全新中大型轿车;在 团队建设方面 :将公司规模从 3000 人扩充至 5000 人;将在智能化、数字化领域加强人才储备,强化阿维塔的 体系化能力 。 从长远发展的角度而言,四场「战役」都极具标志性意义,但实际落地的效果如何,则直接影响了阿维塔的发展状态。 就拿品牌建设而言,虽说长安、华为、宁德时代的三方协作为阿维塔带来了不少天然流量,但其「情感智能」的定位很难引发消费者共鸣,情感二字太过于感性,表达的意思也较为模糊,智能更是早已被行业用烂了,「情感智能」无法将阿维塔的核心优势凸显出来。 从进一步提升消费者关注度的角度而言,提炼一个更具穿透力的品牌标签,对阿维塔品牌的发展有着更为积极的意义。 03、 市占率为王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CHN 的金字招牌让我们从来不缺流量和关注度,但可持续发光的一定是产品、服务和用户体验。锻造强大体系力,从而赋能品牌持续发扬光大」。 谭本宏清楚地知道,阿维塔需要凝结自己独特的竞争力,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站稳脚跟。 在服务层面,阿维塔颇为关注消费者的体验,这一点从此前给预定用户赠送权益以及此次交车延迟提供每天 200 元补贴就是最好的证明。 而在产品层面,智能驾驶已经成为阿维塔锐化突破的重要抓手。 虽说就目前而言,绝大多数消费者购买智能驾驶车型,多是以尝鲜的态度,但从长远发展来看,智能驾驶是 SEV 后半场的最主要抓手,而单从智能驾驶的角度来看,阿维塔已经走在了行业的前列。 这就衍生出一个阿维塔必须回答的问题,是先凭借华为赋予的强有力的智能驾驶能力进行市场突破,还是先突出其他竞争力促成消费者下单,再凸显智能驾驶能力。 对智能驾驶先后顺序的选择,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阿维塔近期的市场表现。 毕竟就当下的汽车消费市场而言,智能驾驶依然不是用户的可感知驾驶,它很难成为用户真正为它买单的可感性价值,更多的消费者是带着尝鲜的心态进行尝试的,主打智驾的小鹏遭遇困境就是最好的证明。 而从整个市场环境来看,在特斯拉、蔚小理等一众品牌的袭击下,怀抱尝鲜心态的消费群体已经被击穿,群体保有量越来越小,这就意味着留给阿维塔、智己等后来者的机会越来越小,市场突破越来越难。 在我看来,阿维塔应该率先追求市场规模,毕竟在这个浮躁的时代,谁先拿出成绩单谁就是王者,而比亚迪就是最好的证明。 此前,业内一直存在比亚迪在智能化表现不强的论调,但在其市场表现快速攀升的 2022 年,市场对比亚迪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其一是比亚迪业绩表现良好的状态覆盖了对智能化的质疑;其二是硕大的市场保有量也让比亚迪拥有了强有力的议价能力。 据汽车之心了解,目前已经有多家智能驾驶公司在同比亚迪进行合作,相信用不了多久,拥有高阶辅助驾驶功能的比亚迪车型就能同消费者见面,比亚迪在智能化层面的短板也将快速补齐。 超高市场占有率不仅能赋予品牌议价能力,还能为阿维塔这样的初创公司赋予更多的启动势能,让品牌获得更多关注度的同时,为其商业化运营创造更多可能。 毫不夸张地说, 市场占有率 是助力品牌发展的万能解药。 如何抓住这个解药是阿维塔需要思考的问题,是以单电机版阿维塔 11 走性价比路线也好,还是突出长安提供的实力支撑也罢,先收获消费者的认可,再凸显智驾实力,不失为一个良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