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典译章】哈尔滨再移民的悲剧 Трагедия реэмигрантов из Харбина 二十世纪初期哈尔滨市的景色 服务于中东铁路的生活,尤其是在哈尔滨,并没有随着俄罗斯内战的爆发而发生太大变化。尽管与俄罗斯各政府关系密切,哈尔滨仍然是一个原始的独立城市。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 1924 年,当时,根据苏联和中华民国之间达成的协议,只有苏联公民才能在中东铁路上工作。 这样的决定立即将这座城市分为两个不太平等的部分:一些人接受苏联公民身份,而另一些人则拒绝这样做。然而,当时很少有人感受到这一步骤的后果:该市的组织甚至继续他们的活动,其目的是正式不接受(直到推翻)俄罗斯的苏维埃政权。来自苏联的难民继续抵达该市,他们没有被引渡回苏联。特别是,康斯坦丁·罗扎耶夫斯基于 1925 年逃往哈尔滨,后来在国外的俄罗斯政客中占有一席之地。 然而,所有美好的事情总有一天会结束。1932年,日本占领满洲,在那里建立了一个新国家——满洲国,将中国末代皇帝溥仪安排为最高统治者,苏联决定将中东铁路出售给新国家。 三十年代中期满洲国皇帝溥仪 关于出售铁路事宜的谈判已经进行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苏联领导层不断低估销售成本:从谈判开始时的 6.45 亿日元到谈判结束时的 1.7 亿日元(其中 3000 万应该用于支付遣散费)。不管怎样,尽管中国当局提出抗议,但中东铁路还是被出售了。 在这里,人们发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真相:所有在哈尔滨获得苏联护照的人现在都必须自愿或强制回往苏联。人们开始被安排在车上,送到苏维埃的土地上。而起初受到当地居民如此积极欢迎的日本人,一点也不反对。后来,人们知晓日本人统治下的生活比中国人统治下的生活更糟糕,但这也无法与苏联再移民的苦难严重。 又回家了? 自1935年开始,抵达苏联的人被当地媒体描绘成英勇的"哈尔滨人",他们因日本的侵略而被迫离开了满洲。地方当局也表示认同,帮助在新的地方安排工作(有些人甚至在内务人民委员部工作)。然而,到了1937年的时候,苏联开始对他们的态度就发生了变化:在 10 月 10 日在《真理报》上发表文章后,他们开始被指控从事有利于日本的间谍活动。 1937 年9月 19 日苏共中央政治局 (б)契卡的决定,确定了大规模镇压行动的开始,该决定批准了内务人民委员部的闭门信草案和苏联内务人民委员部的命令。次日,根据这项决定通过了所有相关文件。 内务人民委员部决策信的最后一页。最后提到了第00593号命令,该命令规定了进行镇压的程序。 虽然该命令在形式上是针对日本间谍的,但它也被命令逮捕白军士兵、前社会革命党人、在中国警察服役的孟什维克、在哈尔滨服务过各种机构的人,甚至是那些在皈依苏联公民身份之前获得中国公民身份的人。除特殊情况外,在适用该命令期间,事实证明它也针对中国人(在现代阿尔泰边疆区的领土上,他们在罪犯中的比例将为 35%)、韩国人(那里约 5%)甚至蒙古人(不超过 3%)侨民。实际上,中东铁路的员工最终甚至不会被招聘到35%。 该行动原计划于 1937 年 12 月 25 日完成,但与许多其他行动一样,它一直拖到 1938 年秋天。案件由内务人民委员部地区负责人和当地检察官组成的"复审"审理机构。参考这些惩罚机构的议定书清楚地表明,所有案件都是缺席审理的,没有诉诸调查案件。此类案件中的大多数判决都被枪杀(例如,在现代阿尔泰边疆区境内被捕的884人中,有576人被枪杀)。其余的人加入了苏联集中营的囚犯行列。 但即使在这种操作模式下,"复审"也无法摘除给他们的罪责。结果,在 1938 年 8 月,它们被"三驾马车"所取代,三驾马车将一直存在到镇压结束。总共约有25,000人受到镇压。后来,他们的命运只有在 1991 年的时候才真正得到平反澄清,在那之前,他们只有被错误冤枉地定罪。 作者:Вальдемар Левашов 孙雷 俄译 2023年3月25日星期六 译自dzen.r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