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审阅毛岸英碑文,含泪说道碑文很好,只是有一点缺憾
1950年 ,毛主席的大儿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英勇牺牲,之后就长眠于朝鲜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内。
多年后,毛主席在看到毛岸英碑文时含泪说到: 碑文很好,只是有一点缺憾 。
那毛主席所说的缺憾到底是什么呢?毛岸英短暂的一生又有哪些经历呢?
毛岸英魂归朝鲜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 。
在美朝双方的战争中,美方不顾我国领土主权,多次挑衅我国,将战火蔓延至我国东北边境,并扬言中国不会出兵。
而面对此种挑衅,中央领导最终决定由彭德怀元帅带领中国人民志愿军部队入朝作战保卫家国。
得知此消息后,毛主席的大儿子毛岸英主动请求要入朝作战。
此时的毛岸英刚刚新婚一年时间,彭德怀也因此稍有顾虑。
毛主席看出了彭德怀的担忧,但他也知道毛岸英的决心已定,于是便对彭德怀说:
"你就收下他,让他随你一起上前线吧。"
有了毛主席做说客,彭德怀最终同意让毛岸英一同前往朝鲜。
最终毛岸英以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俄语翻译兼机要秘书的身份随军赶赴朝鲜。
在抗美援朝期间。毛岸英从不摆架子,他每天都在努力学习,刻苦钻研自己所负责的工作。正因为如此
在这里,并没有多少人知道毛岸英的真实身份,大家都以为这个认真负责有才华的青年才俊只是一名普通志愿军。
就这样,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在毛岸英入朝作战的第36天,意外突然发生了。
那一天,美军突然发起空袭,轰炸机在志愿军司令部上空盘旋,随即便扔下了几十枚燃烧弹,志愿军司令部顷刻变成一片火海。
此时,毛岸英正在作战室里工作,但一切都发生的太突然,他只得匆忙跑出司令部。但刚逃出生天的毛岸英却突然想起,司令部还有很重要的文件没有救出,于是他再次冲进火场。
可这一次毛岸英没来得及逃开,就已经被熊熊的大火吞噬。
而彭德怀得知这一消息后,火速叫战士们前去营救。但搜寻半天也没能找到毛岸英。
最终,战士们发现了两具烧焦的尸体,面目已经难以辨认,大家通过其中一具尸体上的手表,才辨别出这正是毛岸英的尸体。
彭德怀在得知毛岸英英勇牺牲的消息后也悲痛万分,一整日都茶饭不思,思考应该以怎样的方式告诉毛主席这个噩耗,提笔写下的电报总是写了又改,改了又删,一封电报来来回回写了好几个小时,并且时隔一年,周总理才将这份电报转交给了毛主席。
而毛主席在得知儿子牺牲的消息后呆愣了好一会儿才缓过来,忍住伤痛说了一句 "战场上有牺牲很正常,这没什么"
而毛主席知道毛岸英和刘思齐的感情一直都很好,现在不光他失去了儿子,刘思齐也失去了刚刚新婚不久的丈夫。
于是他又强压着心头的悲伤,想着该怎样把这个消息告诉给毛岸英的妻子刘思齐。
----------------------------------------- 毛岸英与刘思齐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毛岸英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牺牲之后,妻子刘思齐曾去朝鲜烈士陵园看过他。
但当时毛主席审阅毛岸英碑文时却说碑文很好,只是有一点缺憾,这是怎么回事呢?毛岸英与刘思齐之间又有着怎么感人故事呢?
毛岸英与刘思齐结识于1946年。
那时,毛岸英刚刚从苏联回国,由于与毛主席已有十多年未见,父子俩再度见面,便有聊不完的话题。
一天,毛岸英与毛主席正在院里闲聊的时候,正好遇到了前来毛主席家中做客的刘思齐。
而刘思齐活泼开朗的模样一下子就吸引住了毛岸英的目光,当时毛主席还亲切的为两人引见,这是毛岸英与刘思齐第一次见面。
刘思齐比毛岸英小8岁,父母则是是革命战士刘谦初和张文秋。
但不幸的是,在刘思齐很小的时候,父亲就牺牲了。
之后,张文秋便带着女儿前往了延安,而刘思齐也一直在延安的学校里读书,她能说会道、性格开朗,深受老师同学的喜爱。
1938年,刘思齐在学校参演了话剧《弃儿》,其出色的表演深深打动了台下的所有人,其中也包括正在台下观看演出的毛主席。
当毛主席在得知这位优秀的小演员正是刘谦初与张文秋的女儿时,就决定认刘思齐为干女儿。
此后,刘思齐便常常到毛主席家里玩,趁毛主席工作之余,陪他话家常解闷。
正因为如此,才会在1946年的时候,恰好碰到刚刚从苏联回来的毛岸英。
其实刘思齐早就知道主席家里有个在苏联学习的大哥哥,今日一见果然觉得气质不凡。而这次见面在两个人心中都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毛岸英回国后,便在毛主席的指引下,去解放区参与了土地改革。不久后,他又跟随党中央到达了西柏坡。在西柏坡,毛岸英再度见到了刘思齐。
彼时,毛岸英担任宣传部编辑助理一职,工作时常常能与刘思齐遇到。
而在交往中,两人发现彼此有着许多相似的经历,也有着相同的革命信念,两人越聊越投机,没有多久便双双坠入了爱河。
其实在双方确认了恋爱关系后,毛岸英便向父亲提出了要娶刘思齐为妻。
但没想到,却遭到了毛主席的拒绝,原来此时的刘思齐还未满18岁,毛主席认为毛岸英和刘思齐现在都还年轻,婚姻大事不急在这一时,应该等到刘思齐到了合法的年龄再让两人成婚。
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刘思齐也到了法定结婚年龄,毛主席才欣然应允了二人的婚事。
1949年10月15日,毛岸英和刘思齐正式步入了婚姻的殿堂,两人在菊香书屋举行了简单的结婚仪式,而毛主席还专门为两人送上了一件毛呢大衣当作新婚礼物。
而值得一提的是,毛主席早在刘谦初与张文秋刚刚结婚后不久,就曾和张文秋说过如果你要是生了女儿,那我们一定要做亲家的玩笑话。
没想到最后毛岸英和刘思齐果真结为夫妻,成就了一段佳话。
婚后,毛岸英与刘思齐互敬互爱,彼此尊重,生活得分外和美幸福。
当时刘思齐还梦想着两人就这样一直携手并肩地走下去,一起投身于革命工作,为祖国的发展建设做出贡献。
但是现实却没有刘思齐想象般的美好。
1950年10月19日,毛岸英告诉妻子刘思齐自己要出差一段时间后,便离开了家。但刘思齐怎么也没有想到,毛岸英这一去就再也没回来。
1951年,毛主席得知儿子毛岸英牺牲后,一直没忍心告诉刘思齐。
一晃三年过去了,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朝鲜方面表示,愿意修建一座中国志愿军烈士陵园,将这些在朝鲜战场上牺牲的中国烈士们都安葬在此处。
而在征得毛主席的同意后,毛岸英的遗体最终被安葬在了朝鲜的土地之上。
而毛主席也在这时将毛岸英牺牲的消息委婉地传达给了刘思齐。
得知此消息的刘思齐伤心欲绝,许久都没有从悲痛中走出来。
毛主席不忍心看到刘思齐如此,便安排她前往苏联学习,让她重新找回对生活的希望。
刘思齐在苏联的日子里,毛主席也时常给刘思齐写信,把她当作亲女儿一般,对她的生活和学习关怀备至。
而且毛主席也是一位非常开明的父亲,他反复劝说刘思齐改嫁,希望她能够重新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可刘思齐一直没能忘记毛岸英,她希望可以亲自去往朝鲜为毛岸英扫墓。
1959年,刘思齐终于有了机会前往朝鲜,带着自己的遗憾和毛主席的嘱托来到了这片毛岸英长眠的土地上。
而刘思齐在回国后也向毛主席转达了为毛岸英扫墓的情形。
当时毛主席眼含热泪将毛岸英碑文上的内容细细读了一遍后,突然叹了口气说道: "碑文挺好的,就是差了三个字,要是能将开慧的名字加上就好了,他们母子的关系向来很好。"
毛主席想念儿子毛岸英,也想念妻子杨开慧。
事实上,不仅毛岸英是个英雄,杨开慧也同样是个英雄。
----------------------------------------------------------------------- 代代皆英雄
毛主席一家可以说是代代皆英雄,而长子毛岸英保家卫国的信念,其实受母亲杨开慧的影响更深。
杨开慧出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是知名学者杨济昌。
从小的良好教育,让杨开慧看到了封建制度下对老百姓的剥削,以及女性长期在封建社会下所受到种种的压迫。
她决心要改变这种现状,拯救万千女性,万千百姓于水火之中。
后来,杨开慧结识了与她志同道合的毛主席,两人犹如灵魂伴侣,总是能在第一时间明白对方的所思所想。
1920年,杨开慧与毛主席携手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对于毛主席和杨开慧两人来说,他们不只是夫妻,更是一同在革命道路上并肩前行的革命战友。
1922年,杨开慧成为了继缪伯英后的第二位女性共产党员。
同年,杨开慧生下了大儿子毛岸英。但杨开慧并没有因此放弃工作,而是在家继续协助毛主席处理各项事务。
转眼间,毛主席和杨开慧已有了三个孩子。而杨开慧一边照看三个孩子,一边跟随毛主席开展革命工作。
1927年,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残忍屠杀数百名共产党员,致使大革命失败,而共产党的发展之路也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打击。于是,杨开慧便带领着毛岸英三兄弟回到了家乡长沙板仓继续与国民党进行革命斗争。
此时的杨开慧已经同上级组织失去了联系,但她明白革命的火种不能被熄灭,于是她独自组织领导了多地的地下武装斗争,积极在各地引导发展更多的人加入革命的道路。
1930年,在毛岸英8岁生日那天,杨开慧回到家中探望毛岸英三兄弟,但不幸被敌人发现,一 家人都被捉到了监狱。幸运地是,毛岸英被保释出狱。
而杨开慧却在狱中遭到了非人的待遇。
但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杨开慧也绝不开口泄露半点有关革命者的消息。不管国民党反动派威逼利诱还是刑讯逼供,杨开慧自始至终都不肯给予敌人一个眼神。
最后,国民党反动派表示只要杨开慧愿意放弃和毛主席的夫妻关系,愿意退出共产党,他们就将杨开慧放走。但杨开慧意志非常坚定,她表示绝对不会做出背叛毛主席和背叛共产党的事情。
最终,杨开慧宁死不屈,在1930年11月14日,于长沙浏阳门外识字岭英勇就义。当时的杨开慧只有29岁,但为了心中的革命理想,她毅然决然地放弃了生的机会,保护了自己所爱的人和一直以来挚爱的革命事业。
而年幼的毛岸英在经历了与父母的生离死别后,仿佛一夜之间长大成人,对父母要干革命这件事也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他明白母亲是怀揣着对革命的信念英勇牺牲的,所以他暗暗发誓自己也要成为和父母一样的人。
而毛岸英没有违背自己的誓言,他努力学习,认真工作,以坚定的信念行进在革命道路上。最终,他也用满腔赤诚与热血保家卫国,将生命永远定格在了28岁那一年。
不管是杨开慧,还是毛岸英,他们都是中国人民的英雄,他们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支中华民族铁骨铮铮的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