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畅销药又出事了!这份儿童用药黑名单,快看看你家有没有
大家好,我是荷包蛋妈妈。
每年换季,往往是孩子比较脆弱的阶段。
前不久我刚写了诺如病毒和甲流的应对问题,相信很多家长都很有共鸣。
只要家里有娃,时刻都得绷着根弦,生怕孩子有个头疼脑热。
估计每个老母亲都已经练成了一种技能:孩子一不舒服,从家用医药箱里顺手就能对症下药,不仅好得快,还省去了医院排队,避免了交叉感染。
但是,也必须看到, 生活中有很多常见药,我们以为安全,实际上对于抵抗力还很弱的孩子,是一种致命的危险。
据统计, 因用药不当,我国每年约有3万名儿童耳聋,约有7000名儿童死亡。
很多家长在孩子生病时,病急乱投医,轻则病情加重,重则致残甚至死亡。这对一个家庭来说,是难以磨灭的悔恨和伤痛。
今天,我们就来厘清 几大用药误区, 盘点儿童绝不能碰的药物, 以及一份常备药清单, 希望能给大家自查提供参考~
儿童用药误区
央视网一项调查显示, 80%以上的家长都存在用药误区。
尤其自疫情以来,许多家长担心去医院会被隔离,自行用药的情况更加频繁,对孩子的身体有害无利。
给孩子喂药,大家普遍容易犯的错误包括: 滥用成人药、擅自调整剂量,以及自行停药。
为什么不能随意给成人药?很简单,因为孩子不是缩小版成人, 儿童就应该用儿童专用药, 而不是缩减剂量就万事大吉。
药物治疗需要一个过程,症状消失不代表疾病真正痊愈,不听医嘱擅改剂量并不可取,会影响康复进程。
特别是服用抗生素时,如果自行停药,不仅可能让疾病卷土重来,还会产生耐药性。
生活中常见却并不安全的用药情况,有以下3类值得注意:
①消字号产品
曾闹得很大的 "大头娃娃"事件 ,就是因为给孩子使用了消字号的湿疹霜,后被查出含有高含量的超强效激素。
这类产品是起消毒作用而非治疗作用的,不像药品需要经过严格的临床试验,所以出现添加激素等问题的风险较高。
②退烧药+复方感冒药
大多数感冒药的药物成分有退烧作用,如果再加上退烧药,导致 用药超量,孩子极易产生不良反应。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在各国广泛使用的退烧药有2种:
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 而复方成分的感冒退烧药,是不建议给孩子用的。并且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发烧,用药情况也不同,大家一定要留心!
③化痰+止咳药
化痰和止咳药就像一对双生儿,我们总是期待它们同时作用。
但实际上, 化痰药是稀释痰液,让痰液更易排出,而咳嗽正是排痰的方式。
如果两种药同时服用,不是自相矛盾吗?
另外,有不少止咳药内含可待因、吗啡等物质,会使较小年龄的儿童产生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甚至药物成瘾。
儿童禁药,千万别碰
为了更好地保证孩子用药安全,家长还需要针对性地了解一些药物的禁忌,比如我们常见的一些抗生素药物,以及国家明文规定的一些儿童禁用或者慎用的药品。
今天重点说3种,都是明文列为儿科禁药的,千万别碰!
①安乃近片
安乃近在国内和国外都造成过死亡案例,目前已经有30多个国家禁用该药。
安乃近容易影响幼儿的血液循环,导致自身 免疫性溶血、再生障碍性贫血 等问题。
2020年,国家药监局明确规定,禁止此药用于18岁以下青少年儿童。
②利巴韦林
利巴韦林有生殖毒性且可造成 溶血性贫血, 并对胎儿有致畸性。 即使接触低至1%的治疗剂量,也会产生较高的致畸几率。
但它却常出现在感冒、手足口等疾病的用药清单中,大家一定要擦亮眼睛。
③中药注射液
我经常看到一些小诊所医生会给孩子开 双黄连、茵栀黄、柴胡、清开灵、喜炎平、痰热清等中药注射液。
但实际上,药监局曾多次发布与之相关通告,限制这些药物在儿童中的使用。
比如,《柴胡注射液说明书修订要求》中就明确指示:说明书【禁忌】项下要加上"儿童禁用"!
中药注射液成分较为复杂,不良反应也不太明确, 严重可导致过敏甚至休克。
常备药清单
讲完了用药误区和禁忌药,最后给大家准备了一份简单的常备药品清单,大家照着抄作业就行了!
这里要注意: 2岁以下的孩子,要避免含有薄荷脑成分的炉甘石洗剂。
皮肤破损的情况下,也不要使用炉甘石哦~
·写在后面·
最后还是想再提醒大家一句, 注意用药安全!
处方药一定要 在医生等专业人士的指导下使用, 不要自行用药。
哪怕你家里有备用的药物,但同样的症状也可能是不同的原因,吃同一种药可能药量也会不一样。
在给孩子用药前,要 仔细阅读说明书,看清楚用法用量和相关注意事项。
另外, 大人和孩子的药要分开, 一定不要给孩子喂成人的药。
再有一点,药品要 注意储存条件和保质期 ,记得定时检查药物的状态和保质期,以免服用了过期药物,造成不良后果。
如果你还有不明白的, 评论区留下你的问题吧~
别忘了转发分享或者点 "在看" 和"赞" ,让我们一起守护更多孩子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