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偷换女儿抑郁药,中国式教育令人窒息,网友电视剧看多了
每当同学们参加某些大型赛事或者重要场合时,比如获奖仪式,毕业典礼,升学宴等重大场合,最后演讲时都会提到感谢父母。
家长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道路上都起到了不可忽略的作用 ,确实在读书的日子里,家长也拿出了自己最好的提供给同学。
但现在的家长对学生的一些举动已经逐渐跑偏,出现了"自我感动"的现象,美其名曰都是为了学生好,有这样一位家长的做法就被网友所关注,评论说:电视剧看多了。 母亲偷换女儿抑郁药,导致病情严重,但母亲却很委屈
现在的各种教育资源都逐渐齐全,家长为了不让学生输在起跑线上,会选择给学生报考大量的补习班,兴趣班。
学生在本该自由自在玩耍的年纪却被束缚在各种不感兴趣的课堂上,对学生的身心发展都不是一件好事。
巨大的学习压力和少量的休息时间,导致青少年患抑郁症的几率越来越大 ,年龄越来越小,但很多家长却不认为这是严重的心理疾病,甚至觉得学生是演的。
有这样一位母亲不光觉得学生是太过矫情,还偷偷换掉了学生的治疗药物,网友们纷纷表示太令人窒息。
起因是这位学生正在面临小升初的问题,小学和初中都是义务教育,每个小学都会有对应的对口初中,但初中和初中之间的差距也很大,口碑也不同。
所以如果学生想要去到师资力量强大的,或者管理更加严格的好私立初中,还需要通过学校自行组织的考试,然后按照成绩排名才可以入学。
这位女生也是一样的情况,本身自己的学习成绩不算差,可以说得上是学霸,但距离自己想去的那所比较好的初中,还是没有十足的把握。
于是在这种压力下没日没夜的学习,但考试的成绩却一次比一次低,这样一看,这位同学就更加的焦虑了,因此患上了轻度的抑郁症。
家长带学生去看医生后,开了一些药,轻度抑郁只要能够保持良好的心态,想要痊愈其实并不难。
但马上就将面临小升初的考试,家长看学生每天还是郁郁寡欢,开始认为学生只是单纯的矫情 ,不想学习,怕考不上,现在就选择逃避。
于是换掉了学生的抗抑郁药物,用维生素代替。这样的做法很显然是不对的,导致换了药之后学生的状况越来越差。
家长对此也感到非常委屈,还发了帖子,想要更多的家长理解她的一片苦心,并说出了那句经典台词:"我都是为了她好"。
这样的自我感动在电视剧中经常上演,中国式家长的教育方法值得我们深思,学生为何会小小年纪患上抑郁症,和家长离不了关系。 抑郁症并不是矫情,患病与家长息息相关,家长要意识到这一点
其实学生会患抑郁症的原因大多数都是来源于家长,其中最容易致郁的原因就是不幸福的原生家庭。
很多家长在学生的幼年时期就在学生面前体现了十分不幸福的家庭情况 ,比如家暴,酗酒,经常当着学生面吵架等。
这些都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导致学生性格发生转变,最后演变为抑郁。其次容易患病的原因就是家长对学生的不理解。
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是非常紧张并且劳累的,但家长并不能理解,每天坐在教室里面,风吹不到雨淋不到为什么会劳累? 自己每天上班下班难道就不累吗?
学生放学回到家后,家长还会给布置一些额外的作业,学生没有充足的休息时间,心情与身体都得不到缓解。
还有就是家长对于成绩的执念,学习固然重要,但家长要用恰当的方法管理学生学习,而不是用批评,打压,惩罚的方式来监督。为了防止学生患病,家长应该怎么做呢? 家长是学生最好的解药,解铃还需系铃人,家长们注意学习
首先就是提供给学生良好的家庭氛围, 一起生活难免会有磕磕绊绊,但不要经常当着学生面吵架,就算真的走上离婚那一步,也不要撕破脸,好聚好散,保持好情绪。
不要让双方的情绪影响到学生,并且告诉学生,虽然爸爸妈妈不相爱了,但是二人还是一样的爱着他。
其次就是给予学生适当的放松时间,放学后或者周末时,要给予学生足够的休息时间, 放松自己的心情和身体,这样才能保持更充沛的体力去迎接下一周的学习。
最后就是要理解学生心情,当学生真的患病时,要学会疏导与陪伴,积极治疗,不要觉得学生只是矫情,早点痊愈才是重点。
最后希望各位家长能够反思自己,不要做"中国式家长 ",与学生和平相处,互相鼓励,互相进步。
今日话题:你觉得学生抑郁症需要关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