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繁杂容易成瘾儿童智能手表里或潜藏大灰狼
本用于定位却沦为社交神器 暗中诱导消费侵犯孩子隐私
儿童智能手表里或潜藏"大灰狼"
● 儿童智能手表越来越社交化,对孩子来说弊大于利,孩子接触过多、过于成人化的网络信息,容易心理早熟,可能沉迷于虚拟网络社交
● 儿童智能手表收集的生物识别、行踪轨迹等儿童个人信息实际上均属于敏感个人信息,收集时应当坚持最小收集原则,必须取得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同意,这是一条不得逾越的红线
● 家长应该筑牢第一道"防火墙",多关注孩子的身心变化,提升孩子的社交沟通能力。企业在研发产品时也应该"做减法",功能设计要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特点,满足其实际需要
□ 本报记者 文丽娟
"智能手表里暗藏‘大灰狼’!"这句话如今已成为北京市民刘维和女儿聊天时的口头禅。
刘维的女儿今年8岁,沉迷于"表圈"(智能手表好友圈)近3年时间。往常,他放任女儿和好友互动,认为孩子有自己的社交圈很正常。直到刚刚过去的这个寒假,他偶然发现,女儿的智能手表里面竟然加了不少陌生人,其中有声音像中年男性的人频繁发来一些性暗示的语言,他这才警惕起来。
近年来,儿童智能手表的功能不断延伸,除了定位、接打电话外,还可以微聊、视频通话、拍照发好友圈、留言评论等,甚至内置益智游戏,又有支付功能,俨然一部微型智能手机。
多位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的家长担心,孩子通过智能手表无限制添加好友存在安全隐患,本来有益于孩子的"定位手表"沦为"社交神器";同时,智能手表功能繁杂,孩子容易沉迷其中,导致注意力不集中、视力降低、睡眠不足等健康问题;还可能暗藏诱导消费、暴露隐私和被不法利用的风险。
儿童智能手表是否应该回归健康与安全核心功能?又该如何保护未成年人"手腕上的安全"?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智能手表风靡一时
功能繁杂容易成瘾
由于功能实用、趣味性强,近年来,儿童智能手表从"满足家长"到"取悦孩子",越来越受到未成年人的青睐。
根据中国产业研究院《2022-2027年中国儿童智能手表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研究报告》,目前中国5岁至12岁的儿童数量约为1.7亿人,儿童智能手表的市场普及率约为30%,基本上3个孩子当中就有1个孩子有智能手表。其中智能手表在城市儿童的市场普及率至少过半。
记者在某电商平台上搜索发现,儿童智能手表的价格从几十元至数千元不等,品牌包括小天才、华为、小米、360等。在产品详情介绍页面,记者看到,不少儿童智能手表都预装了聊天、音乐、作业、故事、钱包等多种应用程序,支持拍照摄像、身体监测及支付等功能。其中的聊天软件可以发语音、图片、表情包,或者视频通话,也有类似社交朋友圈的功能,手表好友可以互相点赞或评论。
以小天才手表为例,起初主打"双向通话",随后逐渐升级迭代增加了各种功能,价格从398元到1999元不等。豪华版的功能更加丰富,某电商平台上销量达2000+。
刘维介绍,其女儿从幼儿园到三年级,用了两代智能手表,最初是为了随时了解孩子的位置,和孩子通话,如今这两项功能反而被弱化了,社交、娱乐、购物、拍照等功能越发突出,"像个集多重功能于一体的小型智能手机,孩子像着了迷一样,天天捧着手表玩儿。手表里的好几个陌生人,不知道是在什么情况下添加的"。
发现问题后,刘维立即把女儿手表里的陌生人全删了,并赶紧设置了"加好友需家长同意"模式。
广东中山某小学王老师告诉记者,其所在班级几乎人手一个智能手表,学生们特别喜欢聊天、拍照、朋友圈等玩法,上课都无法集中注意力,"为了不影响上课,只好采取集中保管的方式"。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李静思分析,智能手表在满足未成年人便捷生活需要的同时,也能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如安全感、归属感及成就感,使其越来越受到孩子们的青睐。
"他们在智能手表聊天群里随时可以得到‘有呼必应’的被重视的归属感,加上智能产品开发者挖空心思设计让孩子们上瘾的钓鱼式黏附机制,让没有足够认知能力的孩子认为,应用智能手表是一种能够阔步于浪尖潮流的炫酷体验,误以为智能手表有时候可以替代一些成长过程中的真实需求。"李静思说。
沉迷虚拟社交网络
弊大于利需要警惕
"碰一碰手表,加个好友吧。"如今,这句话成了不少儿童社交时打招呼的见面语。记者随机采访北京、湖南等地10多个未成年人发现,智能手表中的社交功能最受孩子们欢迎。
如7岁的北京女孩琳琳就特别喜欢和人加好友,"好玩""随时聊天"是她加好友的动力。前不久,她加了一名刚认识的女孩为好友,隔三岔五便给对方发短视频或者视频聊天,分享自己的日常。12岁的湖南男孩康康热衷于加好友的理由是,发朋友圈后,看到好友为他点评赞,特别有成就感。
对于此类现象,不少家长表示担忧:很多成年人都抵挡不住手机的诱惑,一刷就很难停下来,更何况孩子。还有家长经常看到孩子半夜躲在被窝里用手表聊天。
"尤其是碰一碰就能加陌生人为好友,更可怕,不知道对方是什么人,更不知道加了好友后对方会和孩子产生什么联系,万一遇到坏人怎么办?"湖南长沙市民赵蕾吐槽道。
赵蕾的孩子今年9岁,使用智能手表近1年时间,起初还老老实实地只用手表和她通电话,可不到1个月便自行学会了手表里各种应用程序的使用,如今只要看到同龄人,便会凑上去嚷嚷着加好友。
在她看来,儿童智能手表越来越社交化,对孩子来说弊大于利,"通过智能手表,孩子会接触过多、过于成人化的网络信息,容易心理早熟,可能沉迷于虚拟网络社交,降低在现实世界与人交往的意愿"。
李静思也提出,未成年人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自制力和自律性较弱,网络社交容易让他们产生获得感和满足感,痴迷于智能手表发圈、打卡可能会加剧网络依赖甚至导致网络成瘾。同时,智能手表的一些智能卖点,也会在无形中淡化孩子的主动思考能力,如遇到不会的字和词,问一句便可呈现答案。
诱导消费涉嫌侵权
泄露隐私触碰红线
除了担心孩子沉迷网络社交外,赵蕾还提出一个问题:她为孩子购买的某品牌智能手表中,有软件诱导孩子消费,且该款软件在不使用支付密码的情况下也能扣款。
记者注意到,在某第三方投诉平台上,有关儿童智能手表的投诉中,有不少与诱导消费有关。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也曾发文称,多名家长投诉反映,儿童智能手表绑定的家长端并未开启免密支付和支付确认,而小孩在手表端购买游戏服务却能直接从家长端扣款。
另外,儿童智能手表中还存在部分游戏软件重复扣款、多次扣款等问题,孩子在使用时极易被广告推送或游戏内容吸引,甚至进行大额充值消费。
"儿童手表的使用群体为3周岁至14周岁的未成年人,其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擅自支付行为无效,可由家长否认其效力。若因此给儿童或家长造成经济损失的,儿童和家长还可要求存在过错的商家承担赔偿责任。"北京市中闻律师事务所律师杜秀军说。
他提出,儿童智能手表诱导消费不仅违反我国广告法"针对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的商品或者服务的广告不得含有劝诱其要求家长购买广告商品或者服务的内容"的规定,还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网络服务提供者应当针对未成年人使用其服务设置相应的时间管理、权限管理、消费管理等功能"的规定,相关部门可依法查处。
"若儿童智能手表厂家或服务提供者未与儿童和家长达成任何消费协议,未做任何提示或告知即自行扣费,属于盗窃行为,严重的可追究刑事责任。"杜秀军说。
有的儿童智能手表还存在隐私暴露风险。记者注意到,一些版本和配置比较老旧的儿童智能手表没有相应的隐私设置,安装App无须用户授权便可开启多种权限,通过远程获得未成年人的人脸图像、位置和对话等隐私信息。
"如果有不怀好意的人入侵手表,那么这款本来可以省心的产品就变成一款‘跟踪器’了,如何保障孩子的安全?"赵蕾不无担忧地说。
根据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发布的儿童智能手表消费调查报告,17.11%的消费者表示遇到过儿童智能手表泄露个人信息的情况,32.89%的消费者表示希望可以针对儿童智能手表采取措施,进一步提高手表的信息安全性。
此前,"3·15信息安全实验室"对电商平台一款销售量达"10万+"的儿童智能手表的测试结果显示,由于手表使用的操作系统过于老旧,没有任何权限管理要求,恶意程序可以在儿童和家长不知情的情况下轻松植入,并获取孩子的位置、人脸图像、录音等隐私信息。
"儿童智能手表在收集信息方面的不合规现象亟须引起重视。"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负责人张晓冰说,儿童智能手表收集的生物识别、行踪轨迹等儿童个人信息实际上均属于敏感个人信息,收集时应当坚持最小收集原则,必须取得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同意,这条红线不得逾越。
张晓冰同时提醒,未成年人对网络风险的识别能力较弱,在使用智能手表的过程中容易泄露照片、视频、实时定位、个人情况、父母信息等个人信息,造成隐私泄露。在此基础上,可能被一些不良分子利用,他们通过手表伪装成孩子的同龄人,诱导其消费或者下载不良软件,甚至可能诱骗孩子违法犯罪。
推强制性国家标准
设计备案功能审核
在儿童智能手表逐渐成为孩子"标配"电子产品的背景下,其存在的问题亟须引起重视。
多名受访专家提出,教育部门、学校、家庭、社会应该形成合力,织密安全网。加强行业审核与监管,规范健康指引标准。可考虑将儿童接触社交媒体纳入监管范围,发布关于儿童智能产品的设计与推广指导规定,让企业在开发相关产品时有法可依。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11月,国家标准GB/T41411-2022《儿童手表》正式实施。受访专家认为,落实国家标准有助于进一步保护儿童个人信息。该标准目前为推荐性国家标准,根据实施情况,如果有必要,可将其上升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要求厂家在儿童智能手表的设计、生产和销售等环节严格遵守相关标准,从源头上进行遏制。
李静思提出,儿童电子产品的设计要与未成年人的成长阶段相契合,以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为要旨。针对未成年人自控力较弱的特点,厂家在家长端的设置上应该更加精细化,根据未成年人的不同特点设定不同的使用规则。
张晓冰从行业监管层面提出意见,她认为应该推动儿童智能手表行业自律,加强行业审核与监管,制定儿童智能手表行业安全标准,出台儿童智能手表模式规范,鼓励行业定期发布相关调查报告,披露行业发展趋势及未成年人保护状况等相关问题。
"政府也要加强监管,对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企业或平台,一律严格追责,让全社会真正形成关爱儿童、尊重儿童的社会氛围和社会理念。着力推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出台,将儿童接触社交媒体纳入条例保护范围,加强儿童智能手表的设计备案和功能审核。"张晓冰说。
杜秀军则建议,一方面,要定期开展儿童智能产品危害和心理健康教育课,举办学生和家长网络素养讲座,让学生增强自身抵御不良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家长和学校应当正确引导孩子通过丰富业余爱好、提升社交能力、增加趣味活动等,建立健康互动的交往关系,鼓励孩子线下"现实社交"。
北京家长陈晨对此深有同感。他认为家长应该筑牢第一道"防火墙",多关注孩子的身心变化,提升孩子的社交沟通能力。企业在研发产品时也应该"做减法",功能设计要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回归健康与安全核心功能,满足儿童实际需要,同时要加强信息安全保护,避免因为程序漏洞导致儿童的身心安全受到威胁。
(文中刘维、赵蕾、陈晨均为化名)
漫画/李晓军
中国篮球应该如何进行改革?首先改革思想,然后改革体质。每年军训一个月,不合格的末尾淘汰。要商业还是要国家队成绩?若要商业,接着学NBA,多多挣钱,多多提高球员工资若要国家队成绩,基础建设不必多说,CBA必须
相机有高感还需要闪光灯吗?首先,我们要明白,高感不是万能的,高感只能说明你机身好,但是闪光灯是一种辅助工具,既可以补光,又可以闪出质感!在室内拍摄,除非是靠窗户用自然光拍摄,拍那种朦胧感的照片以外,其他拍摄
雍正第五子弘昼历史上是怎样的人?他是真的大智若愚还是真荒唐?弘昼是雍正第五子,也是乾隆的异母弟,历史上的弘昼其实算是大智若愚,他荒唐表面下是身处皇家面临政治凶险的明哲保身之道。雍正一生有10个儿子,但一大部分都夭折了,最后长大成人的只有四个
我和女朋友每月加起来1万1的收入,没有小孩,现在想在昆明买房,有什么合理的建议吗?这是我刚买的位于昆明市中心,青年路的房子,在花园商场楼上。建筑面积五十多平四十九平,六十四万。老一点的房子公摊小。首付二十万,贷款四十多,一个月还四千都不到,十年利息低。而且十年就
现在女孩子做什么工作比较有前途?女性朋友从事哪种职业最好呢,小编为大家总结17种比较热门的职业,量身定做的哦!1人力资源管理通过招聘甄选培训报酬等管理形式对组织内外相关人力资源进行有效运用,满足组织当前及未来发展
当9岁孩子说跳楼的话家长如何消解?9岁的孩子说这样的话,家长一定要高度重视。因为这么年龄的孩子虽然还在朦胧期,但已经懂得很多道理了。在学校已经受到老师的启蒙教育了。首先要耐心了解孩子之所子以说这话的真正原因。家长对
孩子在叛逆期,大人该如何去和孩子沟通?怎样进行正确教育,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我是一位20年教龄的老师,也是一位家长。对青春叛逆期孩子的教育一直都在实践和研究的路上。也曾改变过不少学生,帮助过不少家长,收到一定的成效。我就把自己的经验,感悟拿出来分享,希望对
过去的孩子也挨骂甚至还挨打,为什么心理问题没有这么多?我将从几个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一,首先经常挨骂,甚至挨打的孩子有可能会出现哪些心理问题呢?那些经常挨骂挨打的孩子,内心是极度自卑的,缺乏安全感的,他们时时刻刻都被恐惧情绪笼罩,行事小
前驱后驱车有什么不同?关于汽车驱动方式的话题,争论似乎一直没停过,而且大家争论的方向主要是哪种驱动方式更强更实用。对此,网络上也出现了一些金句,比如前驱代步后驱竞速四驱搬砖走烂路,许多人觉得这句话归纳了
鸡的吃法有几种?各种鸡,分别有多种吃法。比俞,正宗土鸡,炖,凉伴最佳。炒鸡丁不如肉鸡。谢谢你的邀请,鸡的做法很多,我喜欢做新疆大盘鸡,青椒炒鸡,宫爆鸡丁。若论鸡的吃法有几种?我觉得恐怕都有N种了吧
出门旅行如何选择既舒适又拍照好看的鞋?旅行途中需要长时间走路,所以还要考虑鞋子的舒适性。高个子可以放心穿平底鞋,搭配好衣服展现腿长小个子可以选择稍厚的底,比如皮质或者草编的坡跟鞋。选择其他鞋子的话,最好把脚踝脚跟露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