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各地2022年112月份财政收入濉溪总量居首相山增速缓慢
#2月财经新势力#
数据显示,2022年1-12月份淮北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97.03亿元,同比增长9.3%。其中,税收收入完成74.5亿元,同比增长14.4%;非税收入完成22.5亿元,同比下降4.6%。总量居全省第14位,增速较1-11月份加快0.8个百分点,向好态势不断显现,整体表现平稳。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各县(市区)的具体表现吧。
首先,回顾一下各县(市区)1-11月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情况:
濉溪县(25.60亿元 同比增长13.4%下同)、相山区(8.84亿元 3.7%)、杜集区(5.98亿元 7.0%)、烈山区(4.79亿元 23.3%)、高新区(3.17亿元 3.5%)、新型煤化工基地(2.93亿元 34.6%)。
其次,再看看各县(市区)1-12月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又交出怎样的"成绩单":
濉溪县(28.35亿元 同比增长18.7%下同)、相山区(9.21亿元 5.0%)、杜集区(6.32亿元 7.8%)、烈山区(4.52亿元 11.8%)、高新区(3.78亿元 16.7%)、新型煤化工基地(2.90亿元 34.1%)。
从各县(市区)财政总量来看,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的排头兵,濉溪县1-12月份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8.35亿元,独占全市财政份额的近30%,是全市财政收入的最主要来源地,处于领跑位置。
相山区作为全市的中心城区,更是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拥有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但财政收入并不算高,全年未能站上10亿元台阶,仅完成9.21亿元,位列第二。
另外两大市辖区杜集区、烈山区,财政收入分别完成6.32亿元和4.52亿元,总量相加也才10.84亿元,仅比相山区高出1.63亿元,更与濉溪县无法相提并论,分列第三、四位。
高新区、新型煤化工基地属于全市的两大功能区,财政收入也是规模普遍偏低。高新区完成3.78亿元,新型煤化工基地完成2.90亿元,排名最后两位。
从各县(市区)财政收入增速来看,新型煤化工基地表现最为出色,增速高达34.1%,居榜首;濉溪县、高新区同样表现给力,增速分别为18.7%和16.7%。而相山区增速相对缓慢,仅为5.0%,比全市(9.3%)的平均水平低4.3个百分点,一定程度上拖累了全市财政经济增长。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