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00年,是中国的庚子年,而这一年的中国,注定要经历众多的灾难,中国在这一年开始了命运多舛的经历,历经两百多年的清朝终于开始走向覆灭,中国历史也开始从封建统治王朝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从这一年起,也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 如果我们扒开历史的真面目,就会发现,八国联军之所以会发生除了有慈禧老佛爷一大半的功劳以外,还能看到其中还有一个团体组织算是"贡献了不可磨灭的功劳",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兵力从一定程度而言,并非是我们所熟知的两万人,而是22万人。 在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时,真正的兵力为何不是2万人而是22万大军?八国联军的入侵除了慈禧老佛爷是至关重要的原因之外,另一个在其中发挥致关因素的究竟又是哪个团体? 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后,欧洲列强对瓜分中国增加了更多的野心。山东曾发生了震惊全球的"曹州教案",据传当时山东有两名德国传教士建立教堂,并吸引中国百姓加入他们耶稣教,但因为德国对中国百姓的虐杀,导致传教被当地不满西洋文化的中国百姓,冲入 教堂而被活活打死。 得知此事的德国趁机放大这件事,并以这件事为理由出兵强行占领了 胶州湾和青岛。德皇甚至还放话给中国人,声称"如中国阻挠我事,就以老拳挥之"以此来威胁中国百姓。 德国侵占山东后,引起了国人的不满,再加上德国与当地百姓矛盾不断,清政府又不敢和德国教会抗争,导致山东省内时常出现欺压百姓的事件,久而久之,山东百姓承受不住这样的生活,于是山东百姓自发组织义和团,以此来对抗德国基督教,义和团运动由此也拉开了帷幕,八国联军的导火线由此也被点燃。 义和团运动与中国以前的农民起义性质不同,他们的目的不是对内,而是对外。以往的农民起义都是推翻封建主义王朝,但义和团主要是为了驱赶在华影响日益增加的欧洲列强势力。 但由于管理不严,再加上后期人数暴增,不少乌合之众也加入义和团,团内出现许多违法乱纪的事情,甚至公然杀害欧洲列强各国侨民公使,手段也十分残忍,导致清帝国与欧洲列强关系十分恶劣,也给清帝国的外交形象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很多人都会疑惑,义和团运动难道不是在维护中国在国际上的权利,而自发组织的一个队伍去和两万八国联军对抗,怎么会成为中国被侵略的一个导火索呢? 当我们了解这段历史后,就会发现义和团并不是单纯的爱国组织,相反,他们起初凭借着对西方列强的抵抗,对自己国家的百姓烧杀抢掠,除了西方列强在不断剥削中国,西方传教士和教民也日益欺压中国百姓,但令人心寒的是,中国老百姓依仗扭曲的义和团组织去欺压同胞。 不管是外国人在租界的无礼特权,或者是西方教徒的狐假虎威,还是清朝官员的无视,这些种种原因都导致了义和团员在恶劣的情况下最终选择拼死一搏,当然最后的结果是义和团彻底让中国和西方的传教士感到了慌乱,甚至连西方各国也迫不得已借此机会派驻军队前来镇压义和团。 都说八国联军侵华,其实他们只是将义和团作为借口,但究其原因,义和团运动确实也直接地触及了西方各国对中国侵占的利益,所以也有很多人都认为义和团过分偏激的行为惹恼了八国联军,才引发了联军侵华的后果,但其实也不无道理。 比如那些记录在册的的史料中,就有记载,《清朝全史》曾写道城镇中每天都在放大火焚烧,每晚的火光映照如同白天一样。由此可见义和团当时利用自己的组织和职权做了多少伤天害理的事情,除此之外,义和团甚至在城内放火,据说当时烧死烧伤人数高达10万,其中烧伤的人群大多是西洋教民以及教民的家人,义和团同时对加入西洋教的中国老百姓也不手软,一旦发现有人加入西洋教会,义和团就不分男女老幼,一律株连九族,甚至连出生数月的婴儿都不放过。 他们疯狂到只要是和"西洋"有半点关系的都一律销毁,他们甚至拆学校毁铁路,抵制洋人的物品甚至随意杀害西洋人。据传有六位学生路上偶然遇到义和团,义和团对他们进行盘问和搜身,发现他们身上带有一支铅笔和一张洋纸,就对其进行殴打。这样的事件在那个敏感时期时有发生。曾有报告显示,义和团成立前,北京城常驻人口最多时可达400万,义和团运动发生后锐减至100万不到,从这个数据就能够看出义和团对当时的中国有多么大的侵害。 不可否认,义和团在反欧爱国方面确有正确导向,但是他们同样避免不了农民运动的局限。李鸿章曾在他的手记中记载,义和团的成立对中国的发展没有一点好处,相反,他们的行为甚至摧毁了中国刚刚步入近代社会发展的文明,而且他们的所作所为也引发了许多外国的不满,导致这些国家纷纷撤资,最终只会让中国更加贫困。事实证明,义和团运动就是野蛮的革命,只有破坏而无建设,横暴恣睢,最后造成了一个恐怖的时代。 令人疑惑的是清帝国并未对义和团的所作所为采取行动,正是因为清政府对义和团的姑息,惹恼了欧洲列强,7月27日,由七千名士兵组成的德意志中国远征军登上了停靠在不来梅港的军舰,准备开赴中国,参与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的行动,最终引发了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 1901年9月7号,李鸿章代表清政府和八国列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条约规定:中国属于受害者的情况下,还要赔偿八国白银4亿5千万两,要求分39 年还清,并且要求北京使馆区交给各国驻兵保护,八国联军更为无理的要求是,要求清政府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必须设立各国军队派兵驻扎。此时的清政府已经毫无还手之力,只能签下这耻辱的不平等条约。 有人说当年八国联军仅有2万人,就打进了北京,烧杀抢掠、抢夺宝物、带不走的宝物就毁害,具有文化历史意义的圆明园也被一场大火消逝在后人的眼中。但仅仅这么点人就能侵占我们的国家吗? 那么事实到底是怎样呢?根据史料记载,1900年5月,第一批八国联军进驻上海租界,联军共计2000人,再加上海上还有24艘军舰。同年6月,联军一路向北前行,同时列强为快速瓜分中国资产迅速加派人手、增派支援。第一场大战就是在天津爆发,清军和八国联军展开激烈的战斗。这次战役持续2个月,八国联军增援也达到了2万人。 第一批战役失败后,天津失守,一部分八国联军继续向北前行,8月13日,2万联军开始试图突破北京城墙。然而就在此时,有些老百姓反过来去帮助联军,甚至还有一些城门有老百姓引导联军进驻,仅仅就因为联军会给予老百姓相应的报酬,他们便抛弃自己的国家,把领土让给外国人。后来联军就开始让老百姓帮助他们运送粮草和武器,还会给老百姓们较高的报酬,所以当时有很多百姓争相帮助这些联军。 除了他们带路的作为外,还有一支由中国人组成的"华勇营",但他们属于英军管辖,队伍里面大部分人来自山东,还有一部分是香港人。因为英军给"华勇营"提供的军饷高,待遇也好,甚至不去克扣士兵的粮饷,所以有很多国人放弃国家利益而争先恐后地参与其中。后来队伍壮大,英军开始培训他们,成为一批纪律严明、素质过硬的军队。 但英军培养"华勇营"却是为了自相残杀,自8月13日起八国联军开始攻城,8月17日成功夺取北京,而最先冲锋上前的就是英国培养的"华勇营"。同为中国人的士兵,面对自己的同胞,却丝毫没有手软,并在攻陷北京城之后参加了紫禁城联军大阅兵。 英国军官宝夏礼曾在回忆录里记录了北京沦陷战争当时的情形,8月13日,在这一天俄军和日军没有成功攻陷北京,却总计伤亡200余人。最终还是美军和英军通过强攻广渠门才成功侵占北京。 作为守城的清军队伍,5日的战争,死亡4000人,联军战亡1000余人。同时,八国联军的队伍不断有人支援,最后在京津地区,八国联军持续增兵至5万余人。 1900年8月15日北京城破之后,八国联军军纪败坏,烧伤抢掠,枪杀战俘的行为确有存 在。《人民报》中一位驻华记者在题为《中国形势》的文章中称,在各国士兵中,德军士兵的行径最为恶劣,他们"备受称赞,不仅因为他们的勇敢和诚实,还因为他们远超其他国家士兵的残忍"。 随着近两万名德意志帝国战士陆续登陆中国战场,这些记录残酷战场生活和异域见闻的德军信件雪花一般地飞回了德国,其中不少内容都极其生动地描写了德国侵华部队在占领北京期间的暴行。一些对德意志第二帝国对华政策怀有不满,却又不敢对帝国政府进行直接抨击的媒体,往往将这些信件冠以"匈奴来信"之名进行刊登,借以间接讽刺德皇威廉二世对待中国的"匈奴政策"。 八国联军的这些行为完全可以被视为德国媒体在民族主义的狂热仪式之后,对德国侵略性对华政策的一种自我省思。刊发在德国报纸上的"匈奴来信"是内容非常丰富的历史资料,展现了侵华士兵在华生活见闻的第一视角,也是德军在华残忍行为的重要见证。也给后来他们的罪行提供了更为确凿的证据。 但其实北京的这场战役,八国联军伤损很大,也只是攻破了城墙的一角,北京城根本不会失守。保持清军的主力部队,完全是可以抵挡八国联军的进攻甚至可以夺回广渠门,但是慈禧太后一看八国联军已经攻打到北京城,慌忙带着光绪逃窜,这让清兵士气受挫,也就不再抵抗,放任八国联军肆虐进攻。 此时,攻占北京的联军和八国联军中的沙俄同步进行侵略我国的领土,他们从东北出发一路发起进攻,开始就派出17万的沙俄士兵,从1900年6月到9月,沙俄军队与清军交战3个月,终于夺取了东北。因为东北清军分布十分散乱,分布在三个省,所以俄军以多打少,快速逐一击破。东北很快失守,这个消息传至天津和北京,士气大挫,导致华北清军主力在天津一站中一蹶不振。 所以真实的历史事件并不是夸大的八国联军2万打几十万清军,结果八国联军还取得了实质性的胜利,真实的结果是22万八国联军共同从各个地方攻打17万清兵,导致北京天津和东北三省失守。但是令人心寒的是,八国联军侵略中国时,仍有不少中国人完全没有抵抗,甚至帮助他们侵害自己同胞的利益和生命。同时,这段时间也成为中国永久铭记的历史,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耻辱,但同时,中国也开始打开大门,脱离封建社会的道路,逐渐迈向现代化的进程。 对于流传的2万八国联军就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侵占了中国的领土,更是属于无稽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