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马上就要过去了,现在50多岁的农民大多是1960年到1970年间出生的人,他们面临的生活压力是非常大的,上面有年迈的父母下面,还有刚刚毕业准备结婚的子女。所以他们不仅要为自己挣养老钱,还要给父母挣养老钱,又要给子女准备彩礼嫁妆房子车子。如果在农村里面,想要完成这些,实在太过艰难,一点机会都没有。所以大多数50多岁的农民仍然会选择外出打工,而且甚至可以说是目前外出打工的主力军之一。 其实不仅仅是50多岁的农民工,现在很多60岁往上的农民仍然还是会选择外出打工。就像我自己的父亲,今年已经61岁了,但是他还一心想着要出来工作。今年前几个月在家里种地,总共就收入了几千块钱,比不上在外面打工两个月的收入。他经常跟我说,现在在家里真的是搞不到钱,但是想出来找一个收入稍微高一点的,也非常的困难,因为年龄已经超过了60岁,很多工厂企业都不再招收了,而一些保安门卫清洁工的收入相对来又有限。 从我们村里的实际情况来看,大概只有40户人家,而真正还留在家里的绝大多数都是60岁往上的农民。在50~60岁这个区间,基本上都已经外出打工了,一个在家里的都没有。反而在40~50这个年纪,还有三个人在老家,因为他们在老家做一点小生意,倒买倒卖山货土特产。而更年轻一点的,40岁往下的,在农村里也很少见。即使在农村里面,也是在县城或者是其他地方做生意开店,种地的很少。 所以,如果说现在50多岁的农民,他们在老家真的是干不了什么事情。因为年纪摆在那了,想要做生意没有资本,想要做其他的行业也没有能力,如果待在老家就只能种地。但是种地收入大家也都知道,这几年粮食的价格一直都很低,种地一年下来也拿不了多少钱,尤其是像我们这样的山区,本来跟你资源就很少,一家只有几亩地,靠这种分散的小规模种植是发不了财的。 好在他们身体还算健康,还有一股力气,所以他们竞争卖苦力,在繁重的工作岗位上,比如说建筑工地,他们还能找到自己合适的工作,一个月还能挣三四千块钱。有些水平比较高,或者有一点技术的,可能工资还收入还要更高一点。 所以,不管是从实际角度考虑,还是从他们自己内心的想法来说,其实他们大多数都还会选择出来找工作,只要稍微有点门路,只要家庭的情况许可,他们都不会呆在农村。 都说农民很辛苦,前几十年辛苦在地里种地,只是解决了温饱问题,后面二三十年却要背井离乡出去打工,解决自己的养老问题。但是这个问题如果不这么办,现在看来也没有其他的好办法,只有竞争打工才有可能是唯一的出路,尤其是对大多数人来讲更是如此。 以上是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如果你有什么更好的意见或者想法,欢迎在下面留言评论说说您的观点,感谢阅读。 谢谢邀请!你的问题:现在 农村50岁以上还在外面打工的多吗? 我很乐意回答这个问题,而且,对于这个问题,我也最有发言权了,因为我就是超过50岁的农村人! 现在在外面打工的农村人,年龄超过50岁的,不单单是用多字来概括那么简单! 可以说,50岁以上到60岁以下,这个年龄段的,基本都在外面打工! 据我所知,我们老家乡镇范围内,包括我家亲戚,只要是60后,比如61年、62年到68年69年出生的人,都在外地打工赚钱。如果处于这个年龄段而没有出去打工的,一般都是在老家做泥工木工手艺的,再就是开店做生意的! 再如,我们在苏州打工的厂里,从管理层到一线员工,有好些超过50岁,特别是临时工,基本都是60后,有的甚至超过60岁! 所以,在目前看来,50岁以上的农村打工族,在各行各业,都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当然,当下企业厂家招聘正式工,50岁以上的不在其列,但是,这个并不影响这些60后能否找到工作,因为这一代人都是经历过大集体年代生活的的人,能吃苦,肯吃苦,很多年轻人不愿意干的工作,都被他们胜任了! 所以,农村50岁以上的人,出门打工很多很多,虽然进不了工厂企业,或者没技术没文化,但他们能够胜任又苦又累的体力活。 尽管,这些50岁以上的农村人,挣得钱不是很多,最起码养活自己两口还绰绰有余!还可以顾及家里年纪更大的父母,也能给儿女减轻负担,收入好的,赚钱多的,还能对子女经济有所帮扶,基于这些原因,他们是不可能选择待在老家农村的! 总之,虽然50岁以上的农村人,出门打工不容易,但是,他们依然义无反顾的选择外出打工! 关于这个问题,我觉得自己很有发言权,第一,我今年已经超过了50岁,正是处于这个年龄阶段的人;第二,我是农村人,对于农村的现状有着比较深的了解;第三,刚好我去年就去了广东清远和山东聊城的两家工地打工,对于农村50岁以上的打工人群有了比较详细的了解,这里就我在山东打工的亲历说说50岁以上农民工在外打现状。 我之前是在广东的一家港资企业打工的,从普通员工做到了写字楼的管理人员,一直打了20多年工,直到2014年工厂倒闭,我失业了,那年我45岁了,再去厂企找工作,都因为年龄偏大而被拒之门外。这个时候的我才明白,自己想要继续打工,正规和有保障的厂企是进不了啦,而一般的普通小厂和加工作坊不但没有保障,而且工作又累上班时间又长,最主要的是工资还很低,如果想要上班时间短,工资又过得去,只有做农民工这条路可行了。当时我就去了几家工地找工作,但人家也不要我,原因有两个,第一个原因就是人家工地有原班人马,不需要招人;第二个原因就是看我白白净净文质彬彬的,根本不是做农民工的料。 真的好悲哀,一个曾经坐过写字楼的人,一旦过了年龄,就失去应有的价值,不但进不了工厂,连沦落成为农民工的资格都没有了! 没有办法之下,我只好做一些赚不到什么钱的小生意,勉强自保而已。 我有个堂哥, 常年在外承包工地,他也有他的原班人马,但他看我实在挣不了钱,想帮我,就辞掉了他手下的一个做饭女工,让我去他的工地做饭,给我月薪5000元。 堂哥不让我做工资更高的小工,因为他也觉得我吃不了那份劳苦,不是做小工的料。 堂哥在山东的工地是新承包的,当时他只跟一个带班的和另外两个亲信去了山东,其他的人马全部在老家本地,堂哥交代要我帮这帮人买火车票,带着这帮人去山东。 这帮人加上我一共有30个人,当我在火车站和他们会合后,他们全部将身份证交给我,由我统一买票。 翻看着他们的身份证,他们的年龄让我很是感慨,其年龄分布段是这样的: 50岁至55岁,7人(包括我)。 55岁至60岁,12人。 60岁至65岁,6人。 65岁至69岁,3人。 69至71岁,2人。 30个人当中,竟然没有一个是50岁以下的人。这还不算,60岁以上的老人居然有那么多,更让我觉得惊讶和不可思议的是:居然还有71岁的老人!想想自己还不到50岁去工地找工作被拒绝,而这帮人60几岁甚至71岁了还能去工地打工,自己与这帮长期在工地奋战的农民工比起来,真的是活得没用。 出于好奇,我就跟那些65岁以上的老人交谈,问他们为什么大年纪了还要出去打工,他们的答复大致差不多:在工地干惯了,身体又健朗,在家里闲得慌,不如出去打工,一来工资可观,二来为自己挣够养老钱,以后不要拿儿女的钱花,为儿女们减轻负担。 我知道农村的老人们基本上闲不住,只要力所能及,不管什么活路,他们都会去干,除非实在干不动了,或者因为年龄大了,没人愿意请他们干活了。 但是,一个71岁的老人,还去工地打工,确实刷新了我对农民工的认知,尽管这位老者是个手艺很好的大师傅,可以干些比较轻松一点的技术活。 后来到了山东工地,那帮65岁的老人只干了3天活,就被项目部派人来登记的时候给发现了,将他们全部清退了。 堂哥为此还被项目部经理臭骂了一顿,说堂哥竟然敢用老大爷上工地,是不想混了。堂哥的解释是:那些都是人帮人,人拉人而来的,他也不知道他们年纪那么大了。 小结: 现在农村50岁以上的人外出打工人真的很多,除非在家做生意或者有其他事惰可做,可以有一份收入,不然的话,那些50岁以上的人都会选择外出打工,除非是没人要他们。农村人朴实、勤劳,肯吃苦,他们没有退休工资,没有好的社保福利,对挣钱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需求和比城里人更为难以割舍的情怀。 现在农村50岁以上还在外面打工的多吗? 这是很好的问题,这个问题我还特别咨询过几个卖菜,卖米的农民朋友,他们 都说多。 我看见很多清洁工,工地上,物业,保安,家政也有很多50多岁的农民朋友。 城市退休年龄男子也是60岁,50岁以上的农民外出打工值得尊敬和推广。 农民的养老问题是社会稳定,和谐一个重要支柱。 农民工劳动光荣,勤劳致富值得学习和尊敬。 本号对中美最大的差距定位为是农业。 中国和美国最大的差距是农业,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不是农业强国。 美国世界上第一农业大国和强国。美国只有350万农民,但美国的农民绝对算上 美国的中产阶层。 中国6亿农民月收入1000元左右。 美国农户的家庭收入比其他家庭高,农户平均收入为11.3万美元,一般家庭为 8.6万美元;农户收入中值(一半家庭收入在此之上,一半在此之下)为7.6万 美元,一般家庭为6.1万美元。这是2017年的数据。 也就是说,农户的收入高于一般家庭四分之一多。 美国人少地多,美国有休耕轮作的传统,美国人均占地0.53公顷,也就是说接 近8亩,另外估算,美国有约1.6亿公顷耕地,同时有约200万农林渔猎从业者, 农业从业者人均80公顷耕地。 我们要思考这个问题,为什么农民50岁了还要外出打工? 我国三农问题中的农民养老,医疗,教育问题都需要国家不断改进。 中国农民是全球最勤劳朴实的人,应该值得全社会的尊敬和关爱。 中国只有农民都富裕了,国家才算真正强大。 希望对这个问题有深刻见解的条友也来回答这个问题。 大家怎么看? 条友讨论,转发 ! 还是挺多的吧。 小区物业的保安守卫,多是五十以上的农村人。还有,城市绿化,园林队的用工,多是五十以上的农民,包括妇女。 还有医院里的护工,多是东北来的农村人。他们快把青岛市医院护工这个行业打下来了。 还有各行业的服务人员,都是农村来的。挺多的。大凡城市人不爱干的服务工种,都是。街道清扫就不用说了。小区服务人员也多是上年纪的农村人。 这是双向的。城市老人开始往外走了,出去到农村养老了。城市还离开不了农民。缺少他们很多工作会瘫痪的! 城市得向农民说声谢谢!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邓小平拉开改革开放的序幕,其实是从农村"包产到户"分田单干开始的,然后才开始向城市逐步推广深化。 其实农村里的农作物价值,才开始实行包产到户时,亩产粮食只有700斤左右。现在种植优质高产小麦和水稻,单产亩产量约为1100斤就算到顶了。粮食价格几十年来涨价幅度不算大,而物价几十年来(特别是城市房价)变化涨幅真的令人咋舌到惊讶,这主要是城市经济发展速度比农村发展太快,工业现代化程度高,城市经济与农业经济差距离过悬疏,导致农民为了追逐利益背井离乡出门打工。就拿我比较熟悉的江苏省苏州来说,3000元到4000元的职业(协警门卫保安),没有节假日工作时间为12个小时,外省市40岁到50岁的农民工千方百计的往里挤。2500元到3000元的职业(环卫保洁),60岁到70岁的外省市人抢着做。这些外省市中老年农村人,多数为没有退休养老保障的人群,因为生活所迫,不只不出远门谋生活。 我是农村人,祖祖辈辈是农民! 农闲时去城市打工,城市人叫我农民工。 10年20年前钱值钱,粮食也值钱!我们农耕还划算;这些年什么物价都上涨,唯一农产品价格低的真要命!农耕的投资年年大于桩稼的收获值!所以农民为了生活只能外出打工。 我们国家的人口13亿,农民就近8亿;全国城市都在搞建设,就拿建筑工程这块来说;全是农民工在干!在城里凡是又苦又累又危险的活都是农民工……,而这些农民工全是50岁以内的农民。 现在走进我们的农村,可以说连70岁以下的人都很少呆在家里,各个城市的环卫工人,全是50岁至60多岁的老农民!再去各大城市里的劳务市场看、70岁的农民工多的是……,现在的农村就是老太太老大爷和留守儿童的世界!!!因为;我们农民生活的不容易!所以;这也是我们农耕人的无奈…… 可以说,现在打工者中,50岁以上的人还占有较大比例。最近,国家有关部门发布的中小企业用工调查报告表明,50岁以上的打工者所占的比例,已经从2008年的11.3%上升到24.6%,翻了一倍多。可见,这个群体在某些领域,成了绝对主力! 在古人看来,五十知天命,基本上到了颐养天年、享受绕膝之乐的时候了,可是在今天却成了打工的主力军。那么,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第一,本钱不错。身体是打工的本钱,是打工者的硬核条件,如果身体条件不好,肯定不行。现在五十岁还是打工大军的主力,说明现在的生活条件不错,五十岁的人还能胜任工作,所以还可以接着干。 第二,生存需要。这个从外出打工那一刻起,他们就在担负着这一使命,不仅仅为了自己的生活,还要承担全家人生活消费的责任,而且随着年龄增长,再改行已经很难,于是就索性一直做下去。再说,趁还行干的动多挣点养老钱,也能减轻子女将来的赡养压力。 第三,工友情难舍。有部分打工者在一起打工,十几年几十年工作生活在一起,大家彼此之间结下了深刻的友谊,关系相处的比家里人都好,因而,在身体条件还允许的时候,都相约互相关照,年龄稍大一点的就从原本体力活,转到保安保洁以及其他相对轻松一点的工作上,继续在一起打工,这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打工者返乡的时间。 由此可见,50岁以上打工者目前还较多。但是,相对于年轻打工者,他们的生存与挣钱的压力相对要小一些,他们可以随时结束打工生活返回家中。 如果不想被饿死就去打工; 如果你真的活够了,也要打一段时间工,因为沒钱的话你也死不起, 丧葬费,火化费,骨灰盒,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你想一走了之,门都没有! 邻居家三爷爷,65岁还外出打工,意外车祸身亡。 儿子儿媳眉开眼笑,闺女哭天抹泪。 50岁以上还在打工,太常见了!三爷爷被儿媳骂哭,六十多岁远赴内蒙古打工。 三爷爷这辈子很要强,年轻时身强力壮,干活一个顶俩。 妻子去世早,一个人又当爹又当妈,把一儿一女抚养长大。 还给儿子盖了新房,娶了媳妇。 但自从儿媳来到家,他的好日子也结束了…… 儿媳性格泼辣,对他很嫌弃。 经常指桑骂槐,明着是骂自己男人,其实是在骂公公,也就是三爷爷。 最终爷俩都外出打工,儿媳在家每天玩牌、搓麻将。 六十多岁的时候,三爷爷身体渐渐垮下来,干不动重活,跟儿子商量在家带孩子。 他们年轻人,可以出去上班挣钱。 可儿媳不干啊,骂他在家坐吃山空,说儿子挣钱养家就算了,还养着他一个吃闲饭的。 三爷爷无奈,在家找了个活。 每天早晨去建筑工地,天黑才回家,挣的钱都交给儿媳妇。 可惜,儿媳还是不满意。 每天晚上回来,家里连口饭都没有,老爷子自己随便做点吃。 结果有一晚,因为又冷又累,喝了二两酒。 坏事了! 儿媳妇抓住机会,吵的左邻右舍都过去劝。 "老不要脸的,非要赖在家里,有这样的吗?儿子出去打工,他跟儿媳妇住在家里?传出去不嫌丢脸吗?" "孩子上学得要钱吧,几口子吃喝拉撒得要钱吧?不出去打工挣钱,在家大吃大喝……" 三爷爷羞愧难当,第二天就卷铺盖离开家门。 听说是去了内蒙,在一个建筑工地干杂活,当内蒙零下几十度的时候,也不敢回家。三爷爷六十五岁高龄,打工时尸骨无存。 第二年,三爷爷六十五了,过年回来待了不到一周,又赶到外地打工。 这一次,去了某个修高速工地。 某天夜里,一辆大货车将三爷爷撞飞,后来被几辆车碾过,可谓尸骨无存…… 据说,是被铁锹铲起来的。 三爷爷的儿子,也就是小叔,独自赶过去处理后事。 大车司机赔了八十万! 拿到钱之后,儿媳妇整天眉开眼笑,打扮的格外洋气时尚。 两人决口不再提三爷爷,就当这个人没存在过。 小姑姑,也就是小叔的妹妹,三爷爷的闺女,却哭的稀里哗啦。 可惜,她并不是因为父亲晚年惨死而伤心。 她是跟哥嫂哭闹,想要一半的赔偿款! 她嫂子多精明多泼辣的人,怎么可能让她占一分钱便宜? 吵了吵了,闹也闹了。 最终还是一分钱没拿到。类似的事情,是常态,并不是个例。 三爷爷去世的时候,我还年轻,觉得小叔和小婶子太过分。 他们这种不孝顺的人,简直罕见。 然而等我到了结婚生子的年纪,却发现身边同龄人中,很多人也都让父母外出打工。 一方面,经济压力大。 在农村很少有什么经济来源,只有外出打工才有钱挣。 另一方面,两辈人之间的冲突,也是重大原因。 现在很多年轻小媳妇,跟公婆完全生活不到一块去。 不想在家受气,那就干脆外出受累,好歹心里能舒坦点。 再加上老一辈人有种思想,辛苦一辈子,都是为了儿女,能干的时候再多干点吧。 真等动不了,再说享儿孙福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