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西安的夏季比往年来的酷热,6月只有零星的雨水。在这炎炎烈日之下,走在古城的大街上,感觉会变成蔫茄子,晃晃悠悠无精打采,反应变得迟钝,接下来中暑袭来。 这段酷热的天气持续至7月中旬,老天似乎怜悯酷暑中的人们,于是打开水龙头,雨水每日时断时续地光顾,高温终于缓解。 我本打算6月完成翻越秦岭抵达汉中的旅行,却因为各种琐事耽搁。旅行的日程安排成7月下旬,此时正值雨季,不利于驾车走山路。但是,我不想错过夏季的山色美景,也为了珍惜来之不易腾挪出的时间。 1
出发当日,下着小雨,外面的天空灰蒙蒙的,让人无法想象不久前还是酷暑。上次走安康,也是雨天,还是顺利完成。我抱着一切终将安好的心态,背起行囊出发了。 上午7时,驾车行至西二环昆明路,遇上堵车。车辆排成长龙,焦躁的司机开始鸣笛,但无济于事,因为前方发生了交通事故。我驾车缓缓前行,临近事故发生地,一辆白色别克轿车追尾银灰色大众高尔夫车。 两车保持事发时的状态,开着双闪灯,一男一女两位司机迎着风雨拿着电话,嘴里喋喋不休。紧随的车辆刚绕过事故发生地,立刻提速离开,如同被解开束缚的马驹,飞奔而去。 行至阿房宫收费站,四周没有了高大的建筑物,此刻的天空愈发阴沉,雨势也大了起来。车继续沿着镐京大道前行,路上的车辆减少,路边有拆迁不久的城中村。这些瓦砾残骸堆砌的废墟,成为城市变迁的景观,吸引着摄影爱好者的光顾。 驶过上泉村,进入G108国道,驶往周至县方向。 阿房宫收费站 2
上午8时30分,到了沣河,河面宽阔, 河水浑浊。这里沿河修建了步道,还栽种了各类植物,可以看出正在打造临河公园。沣河的远处,是一座座正在修建的高楼,施工声不断传来,听得清晰。 走在西宝老路上,路旁有丰镐遗址文物保护碑,这片区域是西周王朝的国都,沿用近三百年。我参观过丰镐遗址出土的车马坑,那座西周早期的车马坑规模虽不及河南省内车马坑遗址,但为研究西周早期历史提供了宝贵实物。 记着参观当日,也是下着大雨,因无人到访,车马坑遗址展厅早早落了锁,工作人员帮我开门,意外获得了一次"包场参观"的经历。 车继续向西行驶,路过一段铁路道口,铁路两旁有低矮的砖砌平房,门前耸立着电线杆,杂乱的电线缠绕着,挖掘机和水泥车停放于铁轨旁。不远处的垃圾站,几名工人正在忙碌。雨中,这场景显得沉寂萧瑟。 沣河 丰镐遗址 铁路道口 3
车跨过黑河,行驶到了终南大道。巍峨的秦岭映入眼帘,我来到周至县马召镇。 唐代时,白居易曾任周至县令,在此写下"黑潭水深黑如墨,传有神龙人不识"的诗篇,他的巨作《长恨歌》也写于黑水河畔的仙游寺。 马召镇人来人往,饭馆、五金店、小超市生意繁荣,小贩们在路旁兜售水果和农货,他们占用了部分马路,使得行车困难。乡镇的繁华总透漏出一股野性。 马召镇的南面屹立着秦岭,阻隔着南北。山脚下有一块红色指示牌,上面写着"仙游寺法王塔"。隋代的仙游寺,在唐代成为皇帝行宫,寺内有高35米的法王塔,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4年初,西安的雾霾很重。我参观了仙游寺法王塔,当时的古塔旁皆为荒草。2020年夏末,我再次来到仙游寺法王塔,古塔旁正在修建一座仿唐式大殿,位于大殿南面的是一座未建好的山门。这一次,是我第三次来到仙游寺法王塔下。 古塔周围无人,那座仿唐建筑大殿和山门还未完工,远处立有两座未修完的楼房,两株枝叶稀疏的树木装点在楼前,整个空间和我去年参观时没有区别。看样子,工程由于某种原因中断了。 我下车走到山门,远观山下的马召镇又环顾四周,这里唯一完成的建筑,是已有上千年历史的古塔。 离开仙游寺,我继续朝着秦岭腹地行驶,雨并没有停。 到达马召镇 仙游寺法王塔 4
阴霾的天空下,被绿色覆盖的秦岭郁郁葱葱,犹如披上华美的绒毯,云雾缭绕山巅,望不到尽头。由于天气阴沉,这抹翠色略显暗淡。山中缀着零星的酒店和村庄。 盘山路湿漉漉的,偶尔有车辆掠过。我的左侧出现了一片被群山环抱的湖泊。这片湖泊是黑河水库,西安市南边的居民用水,主要取自这里。 汽车继续沿着山路行进,突然看到前方道路上红白相间的警示桩,围挡着从峭壁掉落的碎石。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精神立刻紧绷起来,紧握方向盘的手心全是汗。我硬着头皮,继续向前行进,路况愈发复杂,每隔一段路就会出现滑坡或坠石,有的特别巨大。 路过一段碎石路,我听到轮胎发出声响,仪表盘显示右前胎胎压为零。糟糕的事情发生,汽车爆胎了。我赶忙下车检查,右前胎已经瘪了,估计是地上尖利的石子扎破了轮胎。 趁着车胎还有一丝气,我继续向前行驶,期待路过的村庄有修车的地方。上午12时,汽车的前右胎彻底报废,抛锚于黑河国家森林公园附近。 我将车的双闪灯打开,掏出手机,显示信号只有两格。我冒着雨,沿着公路行走,找到了有信号的地方,试着拨通保险电话申请求援,但通话时断时续,沟通极为不畅。经过联系,保险公司委派了一名师傅前来修理。 过了不久,师父打来电话反馈,山中下雨他们无法救援。我彻底绝望了,开始自责和反思,我性格中的急切执念,让我做成了一些事情,也尝到了一些苦头。如果换一个晴好天气出发,会避免遇到这些问题。此时,手足无措的心情,犹如被推上擂台的业余拳击手,被老拳击手打的毫无还手之力。 我试图定神,拿出提前备下的面包大口咀嚼,又喝了一瓶罐装咖啡。这时,右侧驶来一辆大货车,从我的车旁擦肩而过。为了避免发生意外,我下车躲到了右侧的山下。雨天,躲在山下极其危险,如果发生崩塌滑坡,被坠落的碎石打中,后果不堪设想。我招手试图拦截车辆帮忙,但是没有一辆停下。 我举着手机找到一处有信号的地方,通过百度地图搜到了周至马昭镇的一家汽车维修厂,打通了电话,老板表示愿意赶来修车,我坐在车里耐心等待。车窗外,时而下雨,时而放晴,云雾渐浓时又被风吹散。 我想起2013年冬,自驾到周至、户县访古,当晚夜宿周至。次日返程时,天上飘着鹅毛大雪,公路上已经结冰。我硬着头皮驾车出发,行驶于关中环线上。原本一个多小时的路程,战战兢兢开了近四小时,结果算是幸运,平安返回西安。此刻想起,依然后怕。 我,或者我们,有时太过轻视自然,享受沉溺于自然带来的快乐。山中一粒尘埃落下,可以夺取数人性命。敬畏自然,首先要承认作为人的渺小和局限性。任何无知的挑衅和过分贪图自然的美丽,必然会付出代价。 三个小时过去了,一辆板式货车从后方开到了我的车旁,车上下来一胖一瘦两位小伙,统一穿着白色T恤。 "哎呀,不好意思,刚路上遇到事故,耽误了时间。"胖小伙爽朗说道。 瘦小伙麻利地取出我车上的备胎开始安装。 "还需要多久,可以到佛坪?"我问胖小伙。 "你走了一半的路,备胎换好,可以开到佛坪,但是备胎不能使用时间太长。"他回答。 "我在佛坪认识个车行朋友,可以问问看有没有匹配的轮胎,给你车换上。"胖小伙接着说。 我表示同意,胖小伙随即联系了佛坪车行,反馈是需要从西安运货,明日中午可以送到。我松了口气。 备胎装好,两位小伙准备离开。 "哎,伙计,后面的路没这么危险了,路上慢慢开!" 我们握手别过,板式货车沿着山路返程。 下午3时,天空放晴,蝉鸣响起,风沿着山谷吹来。一位好友发来信息询问行车情况,我说了等待救援的焦虑和恐惧。 他回复:守得云开见月明,静待花开终有时。 黑河水库 山路上的碎石 更换轮胎 5
我谨慎驾驶着半瘸腿的汽车,沿着山路缓缓前行。为了放松心情,开始听舒伯特的钢琴曲。阳光照亮葱郁的山间,而山谷的深处是暗淡的,光明和黑暗犹如光芒劈开的剪影。 山路旁有个小型养蜂场,蜂箱摆放在平房周围。养蜂场需要在山中开阔地带建造,且背风向阳,阳光充足,蜂场附近还需有洁净的水源。秦岭最为适宜。 汽车行驶了一个小时。蓝色警示牌映入眼帘,"您已进入大熊猫国家公园,请注意保护野生动物"。警示牌下,一位穿橘黄色外套的瘦高男人,正在检查道路。 沿着高坡驶入开阔地,南天门隧道到了,这里是西安翻越秦岭通往汉中的最高点。我将车停到高架桥旁,晴空之下,蜿蜒绵延的绿色山脉一览无余,山脊上树立着高压电网,这是现代文明植入秦岭的印记。山顶的风袭来,高架桥有微弱晃动,我上车离开。 行驶过南天门隧道,到了汉中界,又穿过秦岭隧道三公里的下坡路,进入佛坪界,终于来到秦岭南麓。 秦岭南北最直观的差别是南麓的植被更为茂盛,植物的种类更加丰富,行驶在路上,深浅浓淡的绿色,最直观地诠释着秦岭山地植物的多样性。 山谷河流间,吊桥随处可见,连接着农户与公路、生活与生存。公路旁的山下,刻有"寻梦山水"四个字,字体被红漆浸染,刻意提醒着路过的车辆。山间和路旁有三线建设时留下的小厂房,灰色的砖墙上贴着"危房请勿靠近!"的标识。河谷下,挖掘机轰鸣着进行采石作业。 路过观音山自然保护区,大型城镇出现,车辆多了起来。经过跨河大桥,眼前的山上出现熊猫和金丝猴的巨型壁画,下方的浮雕上刻着"秦岭佛坪国宝旅游区欢迎您"。 佛坪县到了。 秦岭之巅 驶入汉中界 三线工厂 6
佛坪县位于秦岭腹地,和陕南诸多县城相同,县城坐落于狭长的河谷间,属于汉江支流的椒溪河穿城而过。 今夜,县里要举办第十三届秦岭大熊猫文化旅游节的开幕式,为了迎接旅客,全县城的酒店全都订满。我驾着车如无头苍蝇般在城里乱转,总算在县城边缘的国道旁找到一家小旅店住下。 我在房间里洗了澡,感到嗓子疼痛。每次出门,但凡劳累,十有八九嗓子会出问题。曾经有做扁桃体手术的打算,但随着时间的消磨,不了了之。天色渐暗,我出门上街游荡,寻找吃食,顺道买些润嗓子的药。 佛坪县城面积小,街道狭窄,高楼和低矮平房错落相间,但越小的县城越有生活气息,时间在这里是过日子,而不是上阵打拼,所以不会看到行色匆匆的面孔。佛坪县有大熊猫保护区,着力打造熊猫文化,无论是街边马路、机关大楼、客栈小店都有熊猫标识,很多店铺都贩售熊猫玩偶,路旁停放的扫码电动汽车,也被刷成黑白相间的颜色。 连接县城东西的椒溪河桥上,每个石栏杆顶部会放置一个金色熊猫小塑像。我不禁联想到陕北绥德县的千狮桥。狮子熊猫,总之都是保护动物。 我沿着河堤公园,走到老街。这里被打造成步行街,街面上徘徊着零零散散的游客和步伐缓慢的当地人,两旁是古色古香的仿明清建筑,个别老建筑夹杂其间,店面无外乎是民宿和小吃店,店门口均统一摆着大号迎宾熊猫模型。 走出老街,沿着起伏的街道游荡,小店老板们坐在店门口,端着手机看视频,时不时抬头交流,发出阵阵笑声。这引起了我的好奇,疑惑着便到了河堤路广场。黄昏下的广场上是悠闲散步的当地人,带孩子玩耍的夫妻,扎堆聊天和下象棋的老人。广场的LED屏正在直播今晚的开幕式,屏幕的光芒随着夜色降至显的更为明亮。原来街巷的小店老板们都在看开幕式直播,对于一个小县城,这样的活动如同过节。 游节开幕式在县体育场举行,全县的警力出动用以维持治安,还封锁了两条街道。出于防疫考虑,体育场内限制了观众人数,幸好体育场外围安装的是铁栏杆,人们透过栏杆可以远远围观。 离开体育场,拐角街边蹲着三位穿民国立领黑西服的男孩,旁边站着两位穿灰蓝色衬衣黑长裙的女孩,一股"五四"风袭来。他们拿着手机,百无聊赖的刷着视频,一个男孩点燃了香烟抱怨起来。 "这啥时候能结束,能把人烦死!" 女孩们抬起眼皮,看了一眼,没有搭理。 这五位年轻人,估计是等待表演节目的演员。 我漫无目的的游荡,走到了佛坪高铁站。对比小县城的整体建设,高铁站无疑是最雄伟的建筑物,这附近的景观植物,都被修剪成憨态可掬的熊猫。 夕阳即将落下,高铁站对面的山巅笼罩着白色云雾,巨大的字体在山间亮起,写着"静灵佛坪,熊猫家园"。此刻,我听到高铁呼啸而过的声音。 佛坪县椒溪河 佛坪县老街 熊猫文化节开幕式 7
我来到河堤街的一家餐馆坐下。 "这招牌上的七道菜,都是我们佛坪特色。"圆脸男老板腆着肚子告诉我。他站在店门口巡视四周,路旁的客桌已经坐满了顾客,但绝大多数都是隔壁烤肉店的。 我点了干菜焖土鸡和佛坪炒腊肉,但看到隔壁烧烤店又嘴馋了。 走进烧烤店,里面全是点菜的客人,相比圆脸老板冷清的炒菜馆,这里热闹非凡。我点了烤面筋、豆皮和韭菜,很快送来,和炒菜摆在一起,店门口的圆脸老板没有言语。 吃饭间,我和圆脸老板攀谈起来,主要是询问去汉中的路是否好走。 "挺好走的,中间有一段正在修路,开慢些不打紧。"老板回答。 我们接着聊起这次熊猫文化节,老板说没有丰富资源的县城,只能打绿色环保文化牌,他去西安感觉空气太差,乱糟糟的。佛坪虽然是小小的县城,但是生活是舒适安逸的,他的小餐馆以后会让孩子接班。 吃过饭,我路过一家小超市,打算买些饮料。柜台前坐着一位干瘦的老大爷,他穿着藏蓝色的中山装,从质地看有些年头。结账时,老大爷抛出了浓浓的陕北方言,在这个陕南的小县城,听到故乡的语言,很是亲切。 "您是陕北哪里的?" "我是子洲县的。" "我老家也是榆林的。您什么时候来的这里?" "哎呀,差不多二十多岁,老伴找的这的,就来了。" "您的老家话,一点都没有变。" 老大爷咧嘴笑了,漏出仅剩的两颗牙齿。 "我已经快十年没有回去了,儿子开的店帮着看呢,也照顾小孙子。" 其他的话,也不知说什么。只能祝福老人多保重,有机会回家走走。 老大爷笑着点点头。 夜晚的街道,只剩下喝醉的年轻人,他们三三两两游荡在街面,开着玩笑或者抱怨生活琐事。路灯拉长了我的影子,感到嗓子没有好转,困意袭来,疲于回忆白天的行程,我只想昏昏睡去。 河堤街夜市 农家菜招牌 烧烤店 8
第二日晨起,我拉开窗帘,苍翠的青山映衬着湛蓝的天空。我打理好行囊走出酒店,天气舒爽宜人,太阳底下又有些许炎热。找了间小店吃了汉中特色热米皮,又将车开到修车行换了轮胎,总算可以安然上路。 离开佛坪时,路旁有组大熊猫雕塑,是一只大熊猫与三只小熊猫玩耍的情景,这座小县城的可爱就源自于此吧。 汽车沿着G108国道向南前行。我打开车窗呼吸着新鲜空气,过往的车辆很少,仿佛这条公路是特意为我开辟,路旁的一座废弃的平房顶上挂着"世外桃源"的字样,山上有点点农舍。没有了云山雾罩,大山的壮美,更加层次鲜明。 进入酉水河桥,路旁正在建设高架桥,公路也在施工,尘土扬起,极为影响视线。行驶在坑坑洼洼的道路上,忍受着颠簸感,来到了洋县槐树关村。由于地处交通要道,槐树关村如同集贸市场,南来北往的人在此歇脚,给车辆加油加水。我在路旁买了西瓜,打算到了汉中享用。 离开槐树关村,路面逐渐平整变宽,大山退出视野,进入开阔地带,汉中平原到了。 G108国道山色 洋县槐树关村 驶入汉中平原 9
汉中有深厚的历史底蕴,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为了北伐中原在此屯兵八年之久,但最为出名的莫过于刘邦,他在此谋虑,杀回关中,赢得天下。 到洋县的龙亭镇,我看到蔡伦墓祠的提示牌,便打转方向前往参观。 东汉的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使其质轻廉价,但是关于造纸术的技艺和发明人,还是存在争议,具体的真相,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蔡伦最终的结局是因权力斗争自杀而亡 。 蔡伦墓祠入口外修建有停车场,周围是错落的平房。此时气温攀升,阳光照射着皮肤有种灼热感,远处走来二三十名小学生,拖拖拉拉,队伍很不整齐,谁都不情愿在这烈日之下行走。 蔡伦墓祠内有参天古柏和各种植物,明清时期留下的配殿、乐楼、鼓楼等悬山式古建很值得一看,封土旁的南宋石翁仲和几通碑刻也需细致欣赏。 我正在墓区欣赏碑刻时,刚才的小学生队伍浩浩荡荡进来,带队的是一位身穿白色衬衣戴眼镜的男老师,孩子们嬉笑打闹,老师高声制止,开始讲解蔡伦的故事,还延伸讲到竹简和绢帛。 走出蔡伦墓祠,门口的工作人员靠着椅子打盹。停车场前的民房被两棵大树遮挡了屋檐,一个戴草帽的男人坐在树木的顶端修剪另一颗树,他回头看到我,面无表情地继续干活。 洋县龙亭镇 蔡伦墓祠 蔡伦墓祠外 10
汽车到达洋县贯溪镇,公路旁种植着看不见尽头的水稻和零星的玉米。一座座白色民房的远处是蜿蜒连绵的大山。如果梵高在世,一定会支起画架创作。而刘邦的将士们正是在稻谷的滋养下,返回关中,逐鹿天下。 我沿着村道驶入农田旁,看着眼前的美景,享受片刻时光。 路过洋县县城时,看到了宽阔的汉江,江岸有茂密的植被和营业的鱼塘,小鱼塘内立着遮阳伞,游人们坐着或站着享受垂钓。经过洋县水泥厂,远远便看到巨大的工程设备,感觉路旁也漂浮着水泥浮尘。洋县水泥名声在外,产品卖到全国各地。 我在城固未经停留,直接行驶至目的地汉台区。我的嗓子疼痛到开始冒烟,丝毫没有情绪享受驾车的快乐。 我喜欢汉中这座城市,可能因为身体的不适,有些疲于欣赏。夜色笼罩之时,我拖着疲惫的身子走出酒店,吃罐罐茶去。汉江边上,河堤公园宽阔精致,比安康修建的更好。汉中是平原,安康是盆地,地理特质决定了城市的规划布局,所以汉中也是陕南三市中建设最好的。 站在汉江边,夕阳渐渐躲到远山的背后,映照出红色的晚霞,江水泛着粼粼波光,江面上的色彩随之摇摆,人们纷纷掏出手机拍照。 洋县贯溪镇 汉江旁的鱼塘 汉中汉江边 11
第二日上午,我驾车到了汉中市博物馆,主要为了看"石门十三品"。石门是褒斜栈道南端的一段隧道,开凿于东汉永平年间,历代文人墨客在隧道及其山崖间镌刻了石刻。上世纪七零年代,因建设石门水库,只能将最受推崇的十三件摩崖石刻迁至汉中市博物馆。这些国宝级摩崖石刻,备受书法界推崇。 博物馆游客稀少,站在巨大的石刻前,我努力辨识文字,魏晋书法的粗粝感最为喜爱,这是不懂书法的人,唯一能够表达的感受,但的确可以看到一种沉着的气韵。相比于古时安静的环境和人们对时间的珍视,我们生活的太过喧嚣,无法沉下的心是写不好书法的,同样也无法搞好创作。 离开博物馆,我到马路对面的餐馆吃了热米皮。这家店在汉中颇为有名,据说外地人吃了之后,总会打包几份带走,店员忙前忙后,客人吃完满足的离开,店内的风扇摇摆着,吹出些许凉意。 距离汉中市博物馆不远处,有一座古塔,名为净明寺塔。我顶着烈日步行前往参观。进入一道巷子,发现古塔在学校里,无法入内,只能隔着围墙远观。 净明寺塔是单层密檐式砖塔,相传建于南宋,是汉台区最古老的建筑,古塔上长有杂草,砖材质地久远,檐角悬挂着风铃,微风拂过铃铛响动,悦耳清脆。 准备回西安时,我在东大街一个小门面买了两盒核桃馍,这家店我光顾过三次,老板娘是宁强人,当地的核桃馍最为正宗。老板娘干练地装好核桃馍,笑着递给我。两年过去了,这位老板娘热忱的态度丝毫未变。也许正因如此,她的核桃馍生意才能够坚持下来。 石门十三品 净明寺塔 宁强核桃馍 12
汽车行驶在西汉高速上,我思索着,自己并非合格的旅行者,但也不必过于苛责,我需要的是反思自己的问题,总结过失和经验,提高处理情绪和应对逆境的能力。 此刻,嗓子的剧痛泛起,希望下次又更好的状态抵达汉中,打开自己的感官去重新感受。 在服务区休息时,朋友发来一句话:无需过分自责,经历了好坏,你抵达了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