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闷声干大事",这是用来形容2年前的央视总台。 说起"央视剧",2年前,大家对它的印象或许还停留在"中老年观众的‘心头肉’"。 这话放在从前,是不错。 但如今,已经变了。 咱们先来用数据说话。 2019年,收视排名前十的电视剧全部由央视总台首播,央八收视份额更是稳居全国第一; 仅2020年上半年,全国上星频道收视前十就有7部在总台首播,年轻观众收视占比提升30%! 接下来的2021年,"剧王"《觉醒年代》也是在央一播出。 2022年还有开年大戏《人世间》。 就算到了年底,央视依旧能够在收视榜上强势霸榜。 央八的《虎胆巍城》和央一的《县委大院》从开播起,就钉在了榜单的前几名。 《县委大院》题材严肃,却能得到各个年龄段的喜爱,收视率也一直在2徘徊,可以说是锁定了下半年的收视王者。 本以为《县委大院》就是央视总台今年的收官之作,可谁曾想,还没结束呢。 就在今晚,央视又一部大剧开播,无论是从题材,导演,编剧还是演员,这部剧都是实打实的"爆款相"。 青石断言,这剧一播出,今年的剧王恐怕是要易主了。 一、没想到都到最后一个月了,2022央视新剧王却要诞生了 每年年底,央视总台的大片片单就是大家关注的焦点。 此片单一出,几乎就提前告知大家接下来一年,都有什么好剧。 片单中的重磅大剧不少,最快和我们见面,也是最受期待的就是这部,《破晓东方》。 《破晓东方》接档《县委书记》,底盘原本就稳,再加上自身题材的原因,想必在各种层面上都能够超越前一部。 众所周知,《破晓东方》原名叫 《战上海》 ,改编自上海交大教授刘统的同名纪实文学。 原纪实文学于2018年12月出版, 作为建国70周年的献礼作品,还获得了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特别奖。 该书讲述了1949年5月至1950年5月,也就是解放上海后的第一年。 我党在政治、经济、公安、社会改造等各领域上经历的错综复杂的斗争,最终战胜困难和挑战,安定上海的真实故事。 虽说是纪实类作品,但这是一本"讲故事"的书。 作者刘统摆脱了传统军史写作的框架,将目光投射到上海解放的全貌,从史料出发,以细节写史,以文学的笔法还原历史的真实。 仅从文本上来看,这部书对中国近代史就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如果能顺利将它影视化,则更有价值。 正因为如此,这部书在翌年10月就进入了电视剧的剧本创作阶段。 这部剧开拍到杀青历经94天,一度进入拍摄困难阶段。 但无论是演员还是剧组,都站在为剧着想的角度。 众志成城,这才有了这部"剧王"的诞生。 从预告片来看,剧集的可看性很强。 上海解放了,但并不意味着可以完全放松。 这个时候,有敌军的余党躲在暗处,想要伺机作乱。 但我军也铆足了劲,想要还上海一片清明。 "大上海这张考卷,还得陈毅一道题一道题地慢慢解。" 预告片中占比很多的一个切入口,是民生问题。 这是和老百姓最息息相关的领域,剧集从这点入手,一下就降低了观看门槛。 比如物价。 "全国的物价平均上涨了44.9%啊" "任凭咱们炒硬通货" 上海解放,得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那么就必须解决 "钞票叫人民币却没有人信" 的难题。 与此同时,预告片里,还有不少大场面。 那时候上海面临的问题,不仅是民生,还是安全问题。 敌方想把上海变成一座死城,我方唯有一"战",才能守护上海。 这个故事里,有让人热血沸腾的保家卫国,有和人关系密切的民生问题,有敌特潜入想要制造危机的困境,也有大家想要守护上海的决心。 有这个底子在,这部跨年大剧想不爆,都难。 二、"双王炸"组合来了,龙平平当编剧还不够,还是由他当导演 不过,纪实小说和剧本,其实还是两个概念。 原著一流但改编不给力的情况,国剧里也是屡见不鲜。 但这个问题在《破晓东方》身上,就不是问题。 因为这部大剧的编剧是龙平平,代表作是2021年的王炸剧《觉醒年代》。 这部剧有多炸,想必不用多说了,霸屏一整年,各个大奖拿个遍。 更重要的是,它的出现,让更多年轻人爱上了历史革命题材的剧集。 关于剧集的各种二创火了整整一年,全方位出圈,这部剧做到了。 就像龙平平在金鹰奖颁奖礼上所说: 这部剧能够让年轻人喜欢,就是最大的成功。 类似的话,原著作者刘统也说过: "史料和理论并不代表枯燥无味,很多生动理论都是客观存在的,在等待我们发掘。" 从已经放出的这几个预告片,我们就能看到,"生动"二字贯穿全剧。 比如关于米价问题。 民以食为天,无论是什么时候,解决吃饭问题都是头等大事。 只有控制好米价,才能稳定民心。 根据历史记载,1949年的上海,特别是在解放后的几个月,粮食价格是涨幅最大的。 当时,很多投机商人趁机囤大米,导致米价疯涨。 价格最高的时候,甚至5800万元一石米,即49000元一斤(粗略换算)。 打好价格战是解放后的上海要做的第一件事,预告片里,也有关于米价高的画面。 比如这个甲等米一斤高达11000元,乙等米也要7000元一斤。 不仅米价贵,煤价也贵。 那时候的上海,因为中央银行疯狂印制钞票,导致通货膨胀非常严重。 1个烧饼3万块,1碗面条就要20万,甚至连路边的乞丐,都不收面额1000以下的钞票。 相比于在资料里的数字,只有实实在在拍出来,冲击性才更强。 仅从这一个角度来看,我们就知道由龙平平担任编剧的《破晓东方》,肯定能有一个极佳的表现。 除了编剧靠谱之外,《破晓东方》还有另一个隐藏王炸牌,那就是导演。 该剧的导演在CVB收视史上都有姓名,他,就是高希希。 高希希无疑是大导演,他的作品很多,值得一提的就更多。 比如《历史的天空》《幸福像花儿一样》《新上海滩》《楚汉传奇》《新三国》《大决战》等等。 是个既能拍好大场面,拍出历史厚重感,也能刻画细腻情感,拍出温情故事的全能导演。 预告片里,就有很多展现导演功力的画面。 比如爆炸的大场面,既拍出质感,也拍出了残酷。 再比如一些极具冲突性的画面,也在镜头下更有感染力。 题材+编剧+导演,国剧里所有可能出问题的因素都没问题了。 更何况,这部剧的演员阵容,绝对称得上逆天。 三、张嘉益演陈毅?还不够,10位实力派也来坐镇 历史革命题材的剧,选谁来演,很重要。 特别是《破晓东方》选择的时间段,是一个大家都很熟悉的阶段。 即,1949年的5月至1950年5月,上海解放前后。 这个时间段里,有很多我们熟悉的人。 《破晓东方》也拿出了最大的诚意,找来了一群能撑得起这部剧的人当主演。 首先当然是整部剧的核心人物, 陈毅。 陈毅的扮演者,找的是国剧领域的"绝对王者"张嘉益。 但凡关注国剧的人,都知道张嘉益,他是一个演什么就是什么的"绝对王者"。 再者,他挑剧的眼光也非同一般。 过去两年,张嘉益每年都有至少一部爆剧。 2020年有和闫妮一起主演的《装台》,2021年则是有扶贫剧天花板《山海情》。 而马上要播出的这部《破晓东方》,就更别说了,新剧王的称号不是随便说说的。 回到这部剧,张嘉益演陈毅,其实难度不小。 在他之前,大众对影视化的陈毅有两个印象。 一个是整个演艺生涯都在做"演好陈毅"这件事的刘锡田; 一个是已经出演了50多部作品的谷伟。 这两位都是经典的衬衣形象,所以想要让观众接受一个"新陈毅",不是件容易的事。 但张嘉益做到了。 为了让观众看到一位既豪迈果敢又亲切有温度的市长,张嘉益在导演的建议下,全程使用了四川方言来表演。 因为在人们的集体记忆中,陈毅最突出的特质之一,便是操着家乡话说"对头"。 无论是之前的拍摄花絮,还是预告片中的片段,张嘉益版的"陈毅"都有了他自己的味道。 这次大胆的尝试,成功了。 《破晓东方》不仅有"绝对王者"张嘉益领衔, 还有10位实力派一同坐镇 。 第一位,唐国强。 唐国强已经是演艺圈的熟脸了,特别是在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里。 此次,他在剧中再次扮演毛泽东,这已经是他演艺生涯里累计40余次出演了,演绎起来肯定没有难度。 在预告片里,他一出现,几乎一下就把人拉到故事里去,这就是老演员的魅力。 第二位和第三位,刘劲、卢奇。 和唐国强有同样性质的,刘劲和卢奇也是在多部影视剧里扮演过周总理和邓小平了。 刘劲扮演周总理的次数超过70次,卢奇演"邓小平"更是驾轻就熟。 在这样历史革命题材的剧集里,形似就已经加分很多。 更何况这俩人又和大众印象里的人物那么相似,简直就像是从历史书里走出来的一样。 第四位,李泽锋。 虽然一直到20年才通过《三十而已》火起来,但李泽锋早就有代表作了。 2008年,就参演了个人首部作品《鹿鼎记》。 之后还有献礼大片《建党伟业》,年代剧《那年花开月正圆》,青春言情剧《亲爱的,热爱的》。 在民国剧《鬓边不是海棠红》里,还出演了杜七爷。 他的角色跨度很大,可以驾驭各种类型的角色。 在预告片中,他和张嘉益对戏的场面很多,估计这回又能有演技名场面了。 第五位,刘涛。 虽然这几年刘涛的演技给人一种忽高忽低的不稳定感,但是总的来说,她也是能称得上是实力派。 在《破晓东方》里,光是扮相,刘涛的角色真实度就已经很强了。 在很长一段时间,刘涛都是电视剧的收视密码,属于观众缘很好的类型。 既拿过年度最受欢迎女演员奖,也拿过人气女演员奖,在专业度很强的白玉兰奖上,她也拿过最佳女配角。 作为本剧里出场最多的女演员,她的演技能够撑得起来,且让我们拭目以待。 第六位,贺刚。 贺刚也是影视剧的老熟人了,不仅帅气,而且演戏认真。 虽然是非科班出身,但他通过多部作品打磨演技,已经有了质的飞跃。 每一部作品都演绎出了不同的个性,塑造出不同的角色魅力。 很期待他在这部剧里的新角色,看看能有什么新的惊喜。 第七位,姬他。 姬他也是一位老演员了,参演了非常多部高质量的影视作品。 他是主演张嘉益的表弟,很多张嘉益主演的剧里,也能看到他的身影。 虽说是半个"关系户",但姬他的演技也是很能打的。 科班出身,2002年就开始出演电视剧,在《白鹿原》《悬崖》里都有不俗表现。 2018年,还凭借《白鹿原》里"黑娃"一角获得了国剧盛典"年度关注男演员"奖。 在《装台》里,他饰演的老实本分,为了家庭玩了命干活的大雀儿也非常出彩。 还有虽然没有出现在演员表上,但是预告里也有惊鸿一瞥的王劲松。 以及各种类型的剧集里都能看到他们身影的冯绍峰,乔振宇等等。 粗略一算,就有至少10位实力派一同参演,《破晓东方》作为跨年大剧的面儿,有了。 四、革命历史题材也要破局了?不如就从《破晓东方》开始 今年的央视剧,用一句"开挂了"来形容,并不足以说明它们的厉害。 就在前几日,文汇报对今年播出的多部央视高分王炸剧做了解读,给出了央视剧能够破圈的密码。 其实也简单,做到三个就行:要有创新,要有好的故事,也要饱含情感。 但这三点看起来简单,真正落实可不容易。 今年年初的爆款《人世间》算是一个例子,也是给年代剧打了个样。 再往前,还有在扶贫剧上闯出一片天的《山海情》; 把小老百姓的故事讲的好玩,好看,还有意义的《装台》; 同样的,在革命历史题材上,也有一部火遍全网的《觉醒年代》。 因为剧作质量和高度摆在那,很多人说,革命历史题材很难再出佳作。 这话之前或许对,但有了《破晓东方》,这话可能得改改了。 从预告片的质量来看,《破晓东方》之后,革命历史题材也终于要破局了。 以纪实文学为底,通过合理的串联和更适合艺术化的加工,历史一样也能生动,可看起来。 当然,这只是革命历史题材的第一步。 能不能继续走下去,或者能不能越走越宽,越走越广,还需要琢磨和尝试。 就像总编剧秦溱说: "纪实文学为我们提供了起点,而从翔实的历史资料到一个能让观众代入情感的影视故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青石电影 | 老孟 本文系青石电影原创内容,未经授权请勿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