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风云人物(一)酂侯萧何
萧何,沛县丰邑(今江苏省徐州市丰县)人。西汉开国丞相,"汉初三杰"之一。
刘邦、萧何、韩信
萧何年轻时对相关法令十分精通,在工作上也从来没有过错,在沛县任主吏掾。
高祖还是平民的时候,萧何就利用自己的工作之便多次保护他。
当时正值秦朝末年,老百姓都要服徭役去骊山为秦始皇修陵墓。高祖以泗水亭长的身份带领民工去咸阳。在经过大泽乡的时候遇到连日大雨,耽误了行程。秦朝的法律规定,如果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到达就会受到非常严厉的处罚。
刚好这个时候(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因为全国各地都受到秦朝苛政的压迫,一时之间全国各地纷纷响应。轰轰烈烈的秦末农民大起义就这样爆发了。
萧何在沛县,也时刻关注起义军的动态,沛县县令对萧何说:"要不,我们也起义吧。"萧何说:"大人您是秦朝官吏,若起事,恐众人不服,我们应该推举有威望的人,刘邦这人就不错。"县令随即答应下来。萧何立马派人去大泽乡通知刘邦。刘邦带着忠于自己的人返回沛县。可这个时候县令反悔,关闭城门,不让刘邦进去。最后刘邦用计杀掉了县令。大家推举刘邦为"沛公"。
刘邦成为"沛公"以后,萧何就辅佐沛公处理政务。
这个时候起义军实力最为强大的项梁军找到楚国贵族楚怀王的孙子熊心并拥护他为怀王。后来项梁战死,项羽成为了统帅。这个时候全国起义军规模已经很大了,大有推翻秦朝的趋势。怀王召集各路诸侯,约定先入关中者为王。
项羽由北向西攻秦,刘邦南路西进关中。
一路上刘邦采用张良的计策,以招抚为主,能不打就不打。这样一来就加快了挺进的速度,很快就来到了关中。
公元前207年十月,刘邦兵临咸阳城,秦王子婴迫于无奈献上玉玺,投降刘邦。
说实话,刘邦的士兵都是没见过啥世面的乡巴佬,一下子进入咸阳城,就被街上的繁华深深地吸引住了,纷纷开始抢劫财物,掳掠妇女,连刘邦也沉迷于秦宫。幸而有樊哙提醒,刘邦这才醒悟。唯独萧何对所谓的金银财宝置之不理,他火急火燎地赶往秦丞相府,并命令士兵包围,不准任何人进入。然后派人把有关国家的户籍、地图、相关法令的图书档案一一登记在册,全部加以妥善管理。有了这些档案,对于天下人口、赋税、地形等等就都了如指掌了。这对后来大汉王朝地建立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没过多久,项羽进入关中,同年自封"西楚霸王"。项羽背弃怀王约定,封刘邦为汉王,封地就在巴、蜀、汉中,定都南郑。项羽还把关中地区一分为三。
汉王无奈,只得前往封地。
这个时候,萧何无意中认识了韩信,通过交往发现,韩信是一个军事天才,多次向汉王举荐,但都没有引起汉王的重视。韩信大失所望。
因为汉王的士兵都不愿待在不毛之地的巴蜀之地,加之思念家乡,就出现了很多逃跑的人。
这天夜里,韩信跟几个人一起也逃跑了,萧何听说后立马策马狂奔,要追回韩信。
萧何月下追韩信
有人报告汉王,说萧何也跑了,刘邦气急败坏地说道:"这个老家伙居然也跑了,快给我追回来!"
萧何把韩信带回来了,刘邦问:"为什么你要跑?"萧何答道:"我没有跑,我追韩信去了。"刘邦又说:"那么多人跑了,你没追,韩信跑了你就追!韩信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你要去追他回来?"萧何说:"大王您如果只想在这里做一个汉王,那就不用韩信,现在我们的将军就够了,但是如果大王您想夺得天下,就必须用韩信,他可是当今天下最杰出的人才。"
就这样,在萧何的力保下,刘邦立韩信为大将军,统领军事。
公元前206年(汉元年),刘邦率军一举攻克三秦。刘邦命令萧何镇守关中,自己则带领大军东征。
楚汉战争期间,萧何留守关中。他颁布一系列措施安抚百姓,大力发展农业。这样一来,经济得到发展,人口也迅速增加。为刘邦建立了坚实的后方。
萧何在关中的每一件事情都要向刘邦禀报,刘邦总是同意,即使来不及禀报,等事情办好了,也会向刘邦一一说明。这个时候关中地区相对稳定,而刘邦却屡屡受挫。刘邦向来疑心比较重,要是这个时候萧何背叛,岂不进也不是退也不是。于是刘邦就经常派人慰问萧何,萧何也是聪明人,自然明白刘邦的意思,于是就把自己的儿子送到前线。刘邦果然大喜。
虽然刘邦屡战屡败,但有萧何源源不断提供粮草和兵员,使得刘邦得以多次转危为安,为大汉王朝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
最后,终于逼得项羽自刎于乌江。
公元前202年二月初二(汉五年),刘邦称帝。这么高兴的事情,肯定是要大肆庆祝一番的。席间,刘邦问群臣:"我为什么能取得天下?"众大臣你一言我一语,多是说一些什么皇帝陛下英勇神武啊什么的溜须之词。刘邦说道:"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我比不上张良;战必胜,攻必克,我不如韩信;稳后方,供粮草,我不如萧何。这三个人能为我所用,所以我能取得天下。"
后来,刘邦大封群臣,定萧何为首功,封酂候。其他大臣也一一论功行赏。
接下来就是定都的问题了,最开始刘邦打算定都洛阳,但是娄敬和张良认为定都咸阳更合适。于是,刘邦暂居栎阳,命萧何重建咸阳宫殿。
皇宫终于修好了。刘邦指着未央宫四周,对萧何说道:"此处可添筑城垣,作为京邑,就叫长安吧。"从此,咸阳改名长安。
刘邦做了皇帝以后,开始消灭异姓王。
公元前196年(汉十一年),陈豨发动叛乱,高祖亲自带军讨伐。这时,淮阴侯韩信也在关中造反,吕后采用萧何的计策,把韩信骗到宫中杀死了。
高祖听说了这个事情,大喜。任命丞相萧何为相国,加封5000户,并派遣士兵保护萧何的安全。大家都来向萧何道贺,唯独一个叫召平的人表示忧虑。召平对萧何说道:"皇上在外面带兵讨伐叛逆,日子并不好过,而您却在享受荣华富贵,还要设置卫队保护您。这是因为淮阴侯刚刚造反,皇上对您有所怀疑呀,我认为您应该捐出全部家产支援军队才能保全自己呀。"萧何听从了他的计策,高祖大喜。
公元前195年(汉十二年),黥布谋反,高祖亲自带领军队讨伐。期间,多次派人询问萧何在干什么。这时又有人对萧何说道:"现在您的官职已经不能在提高了,而且关中的百姓又是那么地拥护您。所以,皇上对您还是放心不下呀。"于是,萧何采用强硬手段,从百姓那里低价买去很多土地,以自污名声。
高祖打败黥布后胜利回朝,百姓拦住去路,说萧相国强占他们的土地。于是,高祖把萧何关了起来。这时有人跟刘邦说:"皇上,您不能怀疑相国呀。想当初陛下与项羽在外打仗,陈豨、黥布叛乱的时候,相国独自就在关中,相国都没有为自己谋求一点利益,现在更是不可能贪图钱财了。"刘邦本来只是想惩戒一下萧何,也没有打算真的要把他杀掉。所以就派人去监牢里面把他训斥了一番就放出来了。
后来,高祖驾崩了,太子刘盈即位,是为汉惠帝。萧何继续辅佐汉惠帝。
没过多久,萧何病重。惠帝看望萧何。问:"相国百年之后,何人可勘重任呀?"萧何答道:"曹参可勘重任。"
公元前193年(汉惠帝二年),萧何去世,惠帝追封萧何谥号为文终候。
西汉王朝的建立,我认为很大程度上正是由于萧何驻守关中为刘邦源源不断地提供粮草以及兵员,才能让刘邦在屡战屡败的楚汉战争中最终能反败为胜,故而萧何在西汉开国功臣中能居首位。
萧何在秦朝的时候只不过是一个小吏,但是后来却能够成为西汉的相国,并且能够勤政爱民,为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尤其是后来刘邦杀掉了很多异姓王的时候,萧何都能独善其身,就不得不感叹萧何的处事之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