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9月2日,一位慈祥的老人因心脏病逝世在越南河内逝世,在遗嘱中,这位老人希望将自己的遗体火化并分别埋葬于越南的南方北方和中部地区。 但沉浸在悲痛中的越南人却并没有这么做,他们将这位他们最敬爱的老者的遗体装进了特制的水晶棺,尽管当时的越南还处于战争状态,越南的老百姓们也竭尽全力地保护住了这位老者的遗体,并为他建立了一座纪念堂。 这位老人的名字,叫做胡志明。 幻想的破灭 1890年5月19日,胡志明出生于越南乂安省父家中的一个书香门第家庭。其祖父和父亲都曾中过举人,加之越南本身就受中国文化影响极大,因此胡志明自儿时起就已经就是熟读诗书了。 当时的越南是法国的殖民地,在殖民统治的方式上法国人是十分特殊的。一是法国人非常重视对殖民地的直接控制,除非特殊情况,法国人很少像英国人那样利用当地人来统治当地人。第二,就是法国人殖民重文,这里的文指的是文化——法国人最拿得出手的自由、平等、博爱就是法国人每天给自己的殖民地灌输的思想。不过殖民者终归还是殖民者,说得再怎么漂亮,法国人在越南也没做过什么好事。 1905年胡志明进入顺化国学场深造,虽然名为"国学场",但胡志明进入的这个顺化国学场奉行的是"洋汉结合"的教育理念,胡志明也因此对当时西方的人文思想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毕业后,胡志明的家人们曾劝说胡志明去日本留学,但他却拒绝了,转而在1910年跑到了一所私立学校当教师。当时的胡志明是很有爱国情怀的,他认为如果能培养出优秀的下一代,那么越南则未来可期。 不过现实却是十分黑暗的,不管当时作为老师的胡志明如何努力,都没有办法让越南人真正觉醒起来。 1911年,当时的西欧局势异常紧张,胡志明不顾家人反对化名阿三决定赴欧,当时他的身份是一名轮船上的厨师,随着船队,胡志明周游了马赛、非洲西海岸美国的各个城市。不过到了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战争爆发时,胡志明本来只是在伦敦暂住,结果因为战争,胡志明也就暂时没法离开英国了。 在伦敦落脚的胡志明在学校做扫雪工,晚上继续操起老本行去饭店帮厨。也正是在这个时期,胡志明的思想开始逐渐成熟,他认识到越南当时落后的根本原因是因为残暴的殖民统治,这个时期的胡志明开始对工人运动产生了兴趣,加入了大名鼎鼎的"费边社"。 1917年末,胡志明赴法定居,当时法国的左翼反战运动风起云涌,思想活跃的胡志明也因此解除了大量的法国开明人士。1918年,也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当年,胡志明加入了加入法国社会党。 1918年,凡尔赛会议召开,美国总统威尔逊为欧洲带来了"十四点原则"。这极大地鼓舞了当时的胡志明,他组织了一个"越南旅法小组"不断地向欧洲列强倡议要求让越南摆脱殖民地身份,真正地成为一个独立国家。 不过当时的英法仍虽然衰落但也仍是列强,主动殖民地独立这种事简直就是不可能的。胡志明的倡议也被法国人无视了。这让受到多年西化教育的胡志明深感绝望:你们欧洲人天天喊着什么自由、平等、博爱,到头来不还是说一套做一套不是吗? 共产主义与胡志明思想 1923年6月胡志明作为左翼人士的代表前往苏联参加国际农民代表大会和共产国际大会,在莫斯科,胡志明对共产主义的思想产生了极强的认同感。于是,胡志明便考入了苏联的东方劳动大学专门从事对马列主义和布尔什维克主义的研究。 1924年前往广州,当时的中国正处于民国时期,三民主义深入人心。胡志明此时的职务是苏联顾问鲍罗廷的翻译,同时在那个战乱的年代他也有多个化名如:王达人、王光生、黎安南等。 也就是在中国,胡志明的思想开始成型。 胡志明的思想总体上来说是杂糅式的,不过对于当时的越南来说却极为适用。一方面,胡志明吸收了从法国大革命以来被世人所公认的自由、平等与博爱。 另一方面,在胡志明的思想理念中还可以感受到浓厚的越南和中国的传统政治思想文化,他及肯定武装斗争的重要性,但又明确地表示过度的战争只会酿成灾难,越南人所追求的应该是独立与富足,绝不是什么称王称霸。 最后,胡志明创造性地把民族主义、共产主义、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相结合。胡志明认为任何民族都是平等的,绝无高低贵贱之分,殖民地作为旧时代的产物无疑是应该被扫进历史垃圾堆的,这是一种国际主义精神。 越南当时仍然是一个农业国,胡志明提出,越南若想获得民族独立与自强则必须依靠农民的力量。胡志明认为作为一个越南人,无论出身何种阶级、从事何种职业都要团结一致地抵抗法国殖民者,这是共产主义与爱国主义相结合的产物。 同时,作为一个政治家。胡志明也拥有高超的演讲天赋,在对群众讲话时言不避俗。要知道当时的越南很多老百姓干脆就是文盲,胡志明用他独有的人格魅力把越南人的心凝在了一起。 越南的主心骨 1946年,越南抗法战争爆发,当时法国人的殖民统治早已不得人心,加之在国际上无论是美国、中国还是苏联都希望英法的殖民体系早日结束。作为越南领导者的胡志明巧妙地利用了这一点。胡志明的外交手段非常巧妙:即拉拢中、苏同时亲近美国,一切都是为了让越南早日摆脱法国人的统治。 这既让当时的越南获得了来自中国和苏联的大量援助,同时也成功地让美国人采取了袖手旁观的态度 在军事方面,胡志明也是知人善任,文人出身的他自知不善军事,全权任命武元甲统领越军。最终越军在奠边府战役以弱胜强,几乎全歼了法军主力,法国人在越南的殖民统治宣告终结。 后来,北部湾事件爆发,美国开始直接入侵越南。而且更不妙的是当时的中苏关系也处于对峙状态,不过胡志明却利用越南重要的地理位置和战略重要性成功争取到了当时已经交恶的中、苏两方的大力支援。 胡志明一生的生活都十分简朴,并且其一直十分亲民,在越南战争最艰难、最黑暗的时期他也多次不顾人身安危去一线探访百姓和士兵,胡志明在当时越南人心目中的地位是极为神圣的,不是三言两语所能说得清、道德明的。 结语 对于现代越南来说,胡志明的出现是越南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大幸。他为越南开了一个极好的头、指出了一个正确的方向,即便越战之后越南在黎笋的统治下走向了穷兵黩武的道路,但胡志明思想和理念却早已深入越南人心。也正是因此,越南这个国家才能够从战争泥潭中彻底走出,并回归正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