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两年,全球芯片短缺困扰着大量行业,对芯片需求旺盛的汽车制造商竭力获得足够的半导体,不过这种局面正在逐步缓解。10月18日,Susquehanna Financial Group 报告显示,9月半导体交货时间平均为26.3周,而前一个月为近27周,9月芯片交货期与以往相比已经缩短了4天。费城证券交易所半导体指数是芯片股的一个重要基准,今年也已经下跌了 44%。 芯片的供需错配,叠加汽车智能化浪潮,芯片的战略地位不言而喻。通过这轮"芯片荒"我们也意识到了芯片产业的重要性,没有芯片的支撑,我国的汽车制造业注定会受制于人,于是上至国家发展战略层面,下至车企、半导体公司,均积极布局车规级芯片产业,加大技术攻关,促进国产芯片替代率。我国汽车产业的领头羊,上汽集团积极致力于车规级芯片发展,多管齐下推动国产芯片"上车"的企业,功不可没,为我国汽车产业的稳健发展献了重要力量。 事实上,早在2017年,上汽集团就意识到了芯片对于汽车产业的重要性,与中国车规芯片产业头部企业地平线展开战略合作,加快推进车规级AI芯片的落地。此后双方的合作不断深化,上汽在2019年成为了地平线的第一大机构股东;2020年双方还成立"上汽集团与地平线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在智能网联技术方面开展全面深度合作。 今年7月,上汽与地平线联合宣布进一步深化合作,构建起全新的"平台"合作模式,双方将围绕上汽"银河"智能车全栈解决方案,进一步整合优势资源,围绕国际领先的智驾以及舱驾融合国产计算平台项目,瞄准面向未来的大算力芯片及计算平台,合力推动车规级高性能AI芯片的开发应用,二者的合作成果也将于2023年后落地在上汽产品上,届时具有更高算力的中国芯将给大家带来更加出色的驾驶体验。 与此同时,上汽以产业合作为纽带,积极开展与其他芯片企业的合作。近几年上汽与晶晨半导体、芯钛科技、芯旺微电子等十余家芯片公司达成建立起了合作关系,今年,上海工研院与上汽集团联合设立"国产汽车芯片专项基金",通过产业赋能的形式为"中国芯"的发展提供助力。得益于上汽全面深入的布局推动,过去的一年中我国车规芯片发展迅速,75款芯片完成国产化开发,并进入整车量产应用。上汽集团与英飞凌公司合作成立的芯片公司上汽英飞凌的产能也在提升超过40%,已经启动第二条生产线建设,加速提升芯片国产化进程。 目前我国工业配套和制造能力已经全面对标海外企业,汽车产业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中国建设汽车强国也进入了最关键的时期,汽车芯片可能是最后一块短板。相信在上汽和其他车企、产业上下游公司的积极推动下,我们将尽快补齐芯片短板,推动中国汽车芯片的开发生产,向汽车强国加速前进!